索 引 号 | 0142671915/2024-00082 | 分 类 | / 通知 |
发布机构 | 海州 | 发文日期 | |
标 题 | 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56号提案的答复 | ||
文 号 | 海工信复〔2024〕7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56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界别: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海州区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主动服务,通过加大创新主体培育、支持企业技术攻关和持续科技政策支持等举措,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从基础和源头入手,不断推动企业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一、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我区印发了《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州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海政办发〔2023〕17号)文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健全区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实施梯度培育、创新引领、服务赋能,发挥专精特新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我区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全市排名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全市排名第二;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全市排名第一。二是精准培育服务。一方面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组织专家对区内企业进行多轮集中辅导,与企业开展一对一答疑交流,针对企业申报中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有效提升了企业申报的信心。另一方面全力做好人才保障,坚持立足红韵海州英才品牌,深化产才融合,全面为企业招才引才、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广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助力加快建设首位度中心城区人才高地。三是推动自主创新。通过政策宣贯、入企进园等方式,推动企业不断重视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和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坚持走“专特优精”的发展道路,在行业中准确找到发展定位和方向,不进行多元化投资,不过分铺摊子追求企业规模,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拳头”产品,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等环节提质改造,加快推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建立健全动态培育机制。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制度,遴选优秀企业纳入培育库,开展动态管理,实施分级培育,不断壮大“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动态培育库规模,不断强调专精特新培育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企业培育申报辅导,采用集中辅导和入企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企业申报成功率。
(二)激发金融赋能精准施效。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广开专精特新企业投融资渠道,支持鼓励政府部门、集体、个体、外资等各方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多种形式向专精特新企业投资,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投融资机制;联合海发、瀛洲集团等国有投融资平台,引进各类社会化创投和风投资金,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引导更多企业加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从而实现规范管理、定向融资、股份转让等功能。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专精特新贷”和“园区保”等助贷服务,为辖内符合业务准入标准的企业建立上市规范培育体系和上市后备资源库,根据企业成长情况深挖客户需求,积极提供包括融资、结算、理财在内的综合服务,多渠道为现代专精特新企业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三)坚持人才引进产教融合。以省市区人才引进计划为抓手,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研究生工作站、聘请高级技术顾问等措施,引进和培养一批拥有尖端技术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全面挖掘辖区内契合应届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动态归集发布岗位信息清单,重点涵盖本地区正大天晴、日出东方等重点企业以及重大项目、“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等招用工信息。
(四)强化创新攻关核心领域。鼓励中小企业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齐头并进,培育发展动能,巩固竞争优势。通过政府项目申请,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自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制定落实职工创新激励措施,力争在尖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行业领跑者。一方面是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基本覆盖,申报重大产业创新平台3个以上,新增研发机构20家以上。另一方面是加快智能制造业发展。聚焦算力产业发展,推动“悟空智算”二期7月份上线投用、三期年底前建成,突破万卡,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增速30%以上。全力推进半导体精密加工、智能水表制造技术改造等工业信息化项目年内竣工达效,进一步壮大智能制造业产业。
(五)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发展。一是完善营商政策。各部门把政策落实作为优化环境的重要切入点,对政策文件进行不间断的梳理,把核心的、管用的分门别类归集起来,通过线上转发及送政策上门等形式积极开展送政策上门并做好政策解读。二是加强涉企收费管理。清理行政事业性、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等收费项目,建立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凡未列入收费清单或未经批准的收费项目,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相关委托机构一律不得擅自立项、向企业收费,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三是规范涉企中介服务。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公布并动态调整中介服务清单。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加快形成“市场开放、竞争有序、执业规范、收费合理、服务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秩序。
以上答复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政府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海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9日
联 系 人:刘艳
联系电话:85850986
抄 送: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