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一老一小”,生动诠释“民生为大”
“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老年助餐点8.6万个。”“推动全国600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困境儿童提供救助保护和关爱服务。”……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国社会救助、“一老一小”保障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一个个突破性进展,一项项标志性成就,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的美好图景。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从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书写了不负人民的发展答卷,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神州大地上铺展出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民生答卷。“十四五”期间,我们呵护“一老一小”,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民生为大,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我们党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点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无论是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41314元,或是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覆盖10.7亿人、13.3亿人……“十四五”期间,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利益归于人,一个个实打实的数字,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标注不负人民的勇毅担当、书写造福人民的温暖答卷。行程万里、人民至上,这彰显了真切炽热的人民情怀,生动诠释着“民生为大”的不懈追求。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才有意义,依靠人民的现代化才有动力。今天的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呈现出光明灿烂的前景。必须清醒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中国式现代化就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换一句话来说,锚定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为人民而奋斗,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托起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必将无惧风雨、劈波斩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评价标准。新时代新征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用心用情用力呵护“一老一小”,坚持干字当头,干一件成一件,不断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一定能凝聚起一往无前的磅礴伟力,更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