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矢志强农报国,实现“知农爱农”与“农需农盼”的双向奔赴

信息来源:海州区政府 发布时间:2025-10-29 09:09 阅读次数:

近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校师生回信,希望他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与人才。当前,各地各部门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底气。越是迈向“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越需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引导广大青年奔赴乡村这片希望的田野。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涉农高校作为培养农业农村人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肩负着强农兴农的光荣使命。当前,农业已超越传统种养模式,转向全链条、多业态发展。乡村振兴不仅要卖农产品,更要卖风景、卖文化,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科技兴农、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让现代农业焕发蓬勃生机。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面对现实挑战,既需要涉农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科研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需要各地完善政策配套,吸引更多知农爱农的青年投身乡村;更需要青年勇担使命、甘于奉献,矢志强农报国,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人生价值。

推动“知农爱农”与“农需农盼”双向奔赴,既要以情感认同激发内在动力,也要以机制建设保障实践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曾点赞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这正是知行合一双向奔赴的生动诠释。广大青年既要保持“学”的韧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提升专业能力;也要锤炼“干”的恒心,深入基层、扎根泥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成才。只有真正走进乡土中国,读懂农民需求,才能把爱农情怀转化为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书写青春篇章。

“兴农强农靠科技”已成为普遍共识,折射出乡村对知识与人才的深切呼唤。以大地为纸,以奋斗为笔,一场农业强国建设的“双向奔赴”正在广袤的乡村大地蓬勃展开。广大青年深入乡村一线,理解国情农情,厚植为民情怀,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自找苦吃”。展望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知农爱农的青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同频共振,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汇聚起更强力量,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美好篇章。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