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吒儿”让我们的文化自信燃起来
2025年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以雷霆之势席卷全球,票房(含预售)成功突破120亿元大关,已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十的亚洲电影。这不仅是动画产业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自信与商业价值的共振。
《哪吒2》自1月29日正式上映以来,凭借其颠覆传统的角色塑造、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震撼人心的视觉特效、热血又不失合家欢的氛围赢得了广大观众追捧。
综观中国动画史,以哪吒为主角的作品不在少数。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是为无数观众熟知的经典。一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传唱至今,2003年动画片《哪吒传奇》又是一代人的童年回忆。2019年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1》)里的哪吒“魔童”的形象颠覆了观众的审美认知。2025年饺子导演的《哪吒2》又在全球范围掀起热浪,毫不夸张地说,这个顶着乌黑眼圈、呲着大板牙的娃娃在哪吒的银幕改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断刷新观众和全行业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期待。
震撼的银幕体验和视觉效果,是《哪吒2》取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重要原因。据主创团队数据:《哪吒1》全片1864个镜头,特效镜头1400个;第二部《哪吒2》,镜头数达到2427个,特效镜头1948个。以“陈塘关大战”这场戏为例,李靖和章鱼怪的一分钟打斗戏,只分镜就画了半年。当数万只海底妖兽压境陈塘关,每一只妖兽身上都缠着锁链,上万根锁链在搏杀中,每一条都乱中有序。七彩宝莲要五彩斑斓的白,通透且泛珠光。以及哪吒用肉身撕裂的方式来突破穿心咒,团队总共制作了大约上千根刺,每一根刺的轨迹都不一样,为了更接近真实效果,团队制作了600多块割破的碎肉,仅10秒画面整整做了1年。最终画面代入感太强了,爆裂出来的身体碎片细节处理细腻逼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一刻角色的巨大痛苦和牺牲自己的决心。
《哪吒2》的制作团队就像一个奥运村,吸引了国内最优秀的动画人才。制作团队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传统水墨画的晕染效果融入3D动画,使影片在技术上实现对中国美学的创造性转化。电影在视觉特效方面的创新突破来自全国138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的全力托举。当138家中国动画公司的名字出现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片尾字幕里,“真正意义上动画界的万鳞甲”在这一刻具象化了。电影里,哪吒高喊“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银幕外,138家动画公司齐心合力蹚出了属于中国动画的前路。
回归到故事本身,饺子导演的《哪吒》系列电影仍保留了哪吒经典的反叛精神。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小爷是魔,那又如何”。《哪吒1》哪吒虽为“魔丸”转世,却敢于反抗,努力突破命运枷锁;《哪吒2》深入挖掘一个更为复杂的话题——偏见。就像电影里说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见就像座大山,怎么努力都动不了。”同时家庭和亲情的羁绊更凸显,更加促进了对身份认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这个基础上的反抗精神,无疑比第一部的英雄主义多了些普世价值,不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为了陈塘关,为了天下众生而战。
《哪吒2》能够大火,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大胆创新,哪吒身上藏着每一位积极追求梦想的人的影子,这种精神内核是超越国界的。影片运用动画片天马行空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精美的视觉呈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合到剧情画面和角色之中,彰显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打造出了一部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的佳作。
影片中呆萌的“结界兽”,源于三星堆遗址的青铜人像;法器天元鼎和石矶娘娘的铜镜纹饰是借鉴青铜时代的器皿;就连太乙真人的一口四川方言也是因相传其修道成仙地在四川绵阳乾元山而设定,让他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圈粉无数。影片中的配乐也多次使用非遗呼麦、唢呐和贵州侗族大歌等作为表达。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热程度可谓空前绝后,不仅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质量发展,也充分折射出我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这部影片的成功,反映出观众对高品质作品的热情和追捧,展现了中国动画崛起的强大实力,也证明了传统中国神话在现代背景下的无限可能性。(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