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积极推进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字营商环境建设

信息来源:海州 发布时间:2024-05-14 09:10 阅读次数:

面对数字化浪潮,建设数字营商环境正成为传统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大势所趋。2020年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数字营商环境”这一概念。次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数字营商环境不仅仅指传统营商环境通过数字技术改造与赋能后的优化与提升,也涉及数字产业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新型营商环境。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互联互通,是推动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我市数据开放共享现状

数据归集与共享方面

2019年以来,我市相继组建了大数据管理局和大数据管理中心,积极推动政务数据归集与共享。通过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在省市县乡村五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贯通的基础上,实现了政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截至目前,政务平台已归集了包括“六大基础数据库”在内的资源信息,整合了近700类基础库资源和1700多类部门库资源,涵盖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多个方面,数据总量达到了数十亿条,为政府决策、企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数据开放与利用方面

2018年9月,我市公共数据开放网站上线试运行。2019年,《连云港市公共数据开放与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明确了数据开放相关制度。截至目前,我市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已开放6110538条数据,1207个数据资源,44个部门,130545条访问量,11159条下载量。其中,下载量排在前三的是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表、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表和机关单位信息。一站式的数据开放服务平台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高数据使用价值、推动数据应用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市数据开放共享中的几个问题

数据采集和整理不足,更新较慢。相对省内其他城市,我市在数据采集和整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可供开放的数据总量相对偏少。涉及核心业务办理、社会公众迫切需求的数据较少,实用性较强的公共数据开放程度不足,无法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这主要是受制于人才供给、技术水平及资金投入等因素。同时,一些政府机构和企业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对数据开放共享持保留态度,限制了数据的开放范围和更新频率。

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共享程度低。由于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较低,重复收集的数据无法合并数据库,数据割裂比较现象严重。少数能做到数据互联互通的部门,其数据也几乎只在市局一级单位共享,甚至一个系统中上下级单位之间也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这不仅影响了数字化政务服务的精确性和效能,也限制了数据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功能的有效运用。

平台功能单一,用户体验较差。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只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查询和下载功能,缺乏实时沟通互动功能,功能栏目不够齐全。虽然设置了留言区,但存在登录不顺畅、回复过于笼统或不及时等问题。平台界面设计不够合理,缺乏美观和用户友好性,导致用户在使用体验满意度不高。

三、关于数据开放共享的几点建议

加强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及时更新数据。应进一步梳理和评估公共数据资源,明确可开放的数据范围,积极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开放工作,形成数据开放的合力;应加强对数据更新工作的监管和督促,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更新;定期进行数据质量的检查与评估,对不达标的数据进行清理和改进,不断提高数据质量。

完善数据共享机制,统一数据标准。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数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运营权,确保数据共享的法律基础;要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要统一数据标准,加强不同部门、层级之间的数据整合与融合,打破数据孤岛,形成数据的集群效应。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通过优化平台界面设计,增强平台的便捷性和友好性。加强与技术领先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政务大模型的研究与实践,降低平台使用难度,让更多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轻松地接入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政府还应与企业和公众加强互动,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服务,激励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数字营商环境的建设。(作者:张小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