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焕新”,细品文化沉香
6月6日,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连云港市图书馆携手爱心单位,举办“浓情迎端午·巧手做香囊”非遗传承手工制作活动,由非遗传承大师指导小学生制作香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睇龙船。吃粽子,纪屈原。氹氹转啊,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呀!阿妈叫我去睇龙船!”又到一年端午节,充满“苏味”的童谣,再次在我们脑中盘旋回响。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随着科技、传媒、文化等领域不断创新,文化底蕴丰厚的传统节日端午,在传承中不断萌发“新意”,正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以全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江苏,各地的端午节活动充满了创新与传统的交融,“老节日”焕发出“新花样”。南京地铁二号线上的栀子花专列,其车厢内部装饰以栀子花元素,营造了一种“栀子花开 端午来”的节日氛围;66支队伍参加金鸡湖端午龙舟赛,来自法国、德国、美国等国的外籍选手172人,深度参与体验中国传统节日……连云港市民前往大型网红湖景黄金沙滩“打卡”,而在苏州和无锡,年轻人身着汉服,精美的艾草花束花环装饰在许多家庭的门口,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将端午节日氛围感拉满,为江苏文旅消费增添创新场景。
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纪念,也是对时代“国潮”的表达。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节日的庆祝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网络慢直播到沉浸式实景演出,大众媒体的创新使得传统文化以新的形态呈现,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电商平台上,与端午节相关的产品如粽子、艾草等的销量显著增长,显示出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端午之所以长盛不衰不断“焕新”,在于其以“文化胎记”形式,留存为中国人的文明乡愁。时代潮流弥久历新,每当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到来,传统文明的种子就在我们心里“焕新”发芽。
端午节的现代化“焕新”,并没有淡化其传统“味道”,反而在传承与发扬中与新时代元素实现了有机融合。“过一个有文化的节日”成为公众过节“新标配”;为满足公众视听新需求,大众媒体创新不穷,沉浸式实景演出、“云”享佳作、网络慢直播等,为传统文化赋予新形态,“焕新”文化大餐更具影响力、感染力和穿透力。传统节日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更大影响力。当我们和家人一起庆祝端午,当我们教孩子吟诵关于端午的诗词,当我们为参赛的龙舟队伍加油,都在不断提醒我们,这个传统节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承载的不仅是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也是对家国情怀的礼赞。
时代在变,但是传统节日韵味依然。端午节看似小小的“焕新”表达,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好,还让数千年文化底蕴和现代生机活力有机融合,也加深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护。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不仅是在过一个节日,更是在细品一段悠久历史,感受一种传统文化的沉香。(连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