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快递包装“瘦身增绿”按下“加速键”
今年6月1日起,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首次增设“快递包装”专章,填补了快递包装治理的制度空白,为快递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条例》正式施行为快递包装“瘦身增绿”按下“加速键”。我国是快递大国,目前快递业已经进入千亿件时代,据统计2024年快递业务量超过1750亿件、同比增长21.5%。规模巨大、增速迅猛的快递业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快递包装的大量使用和废弃。锚定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目标,推进快递包装的纸箱更环保、胶带更“绿色”,《条例》明确提出“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生产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快递包装”。让快递包装“瘦身增绿”从源头“改头换面”,从而为行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瘦身”与“增绿”双重要求下,《条例》鼓励市场主体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推动快递包装治理“加速跑”。例如,推动包装纸箱生产企业与下游快递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经过工艺改进,瓦楞纸箱的耐压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如今3层瓦楞纸箱可以抵过去5层的强度,在“瘦身”的同时还实现了“壮骨”。还例如,激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将之前难以处理的废旧包装胶带,通过产业化制备实现完全生物降解,再运用全自动化产线成为“新胶带”,满足稳步扩大的市场需求,不仅为产业“增绿”还为企业提质增效,助推快递行业“加速跑”迈向高质量发展。
协同推进快递包装“瘦身增绿”,促成多端发力“加油干”。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涉及到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等多个环节,《条例》引导快递企业迸发主观能动性,激发包装企业、回收利用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针对高频退换货商品,快递企业研发推出可以反复使用的“多生命纸箱”;物流仓储企业用可循环绑带替换一次性塑料缠绕膜,从而减少使用大量塑料;智能化系统根据商品品类、数量、尺寸等信息智能推荐箱型,为快递包装“减量”增添助力……全链条同向发力“加油干”,快递包装原料可循环、包材再“升级”,全行业标本兼治“绿意”渐浓。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根据《条例》进一步明确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相关主体的责任,推动法律与标准、政策协调无缝衔接,不断健全快递包装法治实施体系。如今,绿色快递包装在多场景落地,截至目前已有上百家企业的248个包装产品通过绿色产品认证。《条例》正式施行为快递包装“瘦身增绿”按下了“加速键”,借此契机推进系列标准和政策落地,引导快递包装产品、技术和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