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生为大”澎湃伟力
“原本以为在外地看病,还得准备一大堆材料,拿回参保地报销。这次办出院时医保直接结算了,方便多了。”“没跑一趟,没交一份材料,稳岗返还资金直达公司账户”……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一笔笔真金白银、一项项改革举措,化作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在经济增长跑出“加速度”的同时,作为“最基本民生”的就业底线保障更牢靠、更有温度。拓展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渠道,稳住超3000万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印发并落实新一轮青年就业17条政策举措,启动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落实“两项优惠三项补贴”政策……随着一系列支持重点群体就业的政策持续落实,牢牢兜住“稳就业”底线。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民生之本更加巩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民生为大”标注起生动注脚。
“民生为大”的深层逻辑,就是落细落实“投资于人”,通过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发展为了人民”的生动体现。一方面,是兜牢底线、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同时,不断提高制度可及性。另一方面,是多措并举、强化重点民生保障,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中央财政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支持各地及时发放救助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达到每人每年99元……社会保障网越织越牢,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全。
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的“民生为大”,让惠民生效应持续显现,伴随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心更足。让随迁子女学有所教,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既实惠、又便捷,让民生服务“就近办、高效办”。近日发布的《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将“一件事”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持续释放改革红利,高质量发展成果将源源不断地被不断转化为关乎十四亿多人民的生活品质。
看病更方便,养老更安心,托育更省心,住房保障不断完善……民生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为大”的真实写照,就是“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坚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必将有力提振发展信心,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以“民生为大”汇聚起澎湃伟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理念持续增添生动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