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以青春之名 擘画创新城市新蓝图

信息来源:海州区政府 发布时间:2025-08-07 08:48 阅读次数:

7月15日,2025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在江苏苏州拉开帷幕,这场首次将主论坛设在京外的盛会,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图景。当来自全球的青年才俊齐聚太湖之畔,共话“创新、包容、可持续”的城市未来时,青年的创造力与城市的创新力正形成共振,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目标,正是这场共振的核心引擎。

青年活力是创新城市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江苏人杰地灵、人才济济、人文荟萃,全省高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均居全国前列,创新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最可依赖的支撑,就是青年人才。全省117万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正以年均新增16家独角兽企业的速度,为城市注入澎湃动能。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创客空间里,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创始人张黎星正带领团队攻关裸眼3D技术,其研发的“数字苏绣”让千年非遗焕发新生。正是江苏包容万象的城市气质,成为青年创新的最佳孵化器,助力青年以多元实践重构城市创新生态。

政策赋能是创新生态的“良田沃土”。城市的创新活力,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滴灌,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江苏精准发力,以政策红利持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苏青驿站”已累计接待青年超6.8万人次,免费住宿、创业指导、资源对接的“一站式服务”,让青年在城市中真正找到归属感。这种“筑巢引凤”的智慧,正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完善青年人才培养、发现、评价、使用机制”的生动实践。

文化共鸣是创新基因的“精神根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当“苏超”在江苏掀起全民狂欢,13座城市用“常州恐龙”“南通蓝印花布”等文化符号点燃夏日激情时,我们难免感叹,创新城市不仅需要科技硬实力,更需文化软实力的滋养。正如“苏绣”传承人张黎星所言,“江苏的文化底蕴,是青年创意的源头活水”。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在常州中华恐龙园的“角角”IP运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恐龙玩偶到沉浸式剧场,从科普教育到文旅消费,文化IP的裂变效应让城市活力指数飙升,也推动了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全球视野是创新协同的“星辰大海”。正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的“创新城市要在全球价值链中抢占制高点”,而青年恰恰是连接世界的最佳纽带。江苏355家博物馆年均接待1.4亿观众,“博物知旅”品牌让历史与现代在青年手中实现“破圈”融合;影石Insta360联合创始人张黎星的创业故事,则诠释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全球协作智慧,江苏的智能制造资源与国际技术视野的结合,让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正是因为近年来,江苏致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才集聚高地,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到江苏发展中来,在这里施展才华、成就事业,才有了今天江苏青年创新发展的火热局面。

迈向“十五五”,我们当以青春之名,共同擘画创新城市的新蓝图。当城市成为青年创新的“试验田”,当青年成为城市转型的“催化剂”,我们终将实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所描绘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的宏伟目标。(谷舒)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