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打实纠治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群众的笑容越来越真实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应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党中央历来重视为基层减负,中共中央政治局于7月30日的会议再次明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这种顽瘴痼疾,不仅制约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效率,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因此,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形式主义的整治必须实打实,切实有效地推进为基层减负。
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不断增加无效任务指标、过于频繁的基层督查检查等,这些表面上繁忙实则缺乏实质内容。有些为了工作考核而设置的指标和任务,往往与基层实际需求脱节,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基层的负担。人民网近日通报,某地为了追求矛盾排查的录入数据“好看”,不惜编造虚假信息,或者加重设置不合实际的任务指标。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在无谓的数据录入和任务完成中消耗宝贵时间和精力,不仅未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并引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普遍反感。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定期的督促检查,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履责,及时清除明显的形式主义行为;其次,完善并执行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精文减会。江苏连云港等地,通过制定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指导目录,规范基层事务职责,避免了无关紧要的“摆设事项”流向基层。这种做法不仅清晰了基层的职责和权力,也确保了政策和资源的精准对接,让基层干部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纠治形式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审视和自我革新,确保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指标都能真正贴合基层的实际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和刚性的措施,逐步剔除层层摊派保险购买任务、制定政策“一刀切”、发文给街镇摊派巡查扫码指标等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干事创业中。用实打实的措施“撑腰”持续为基层干部减负,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纠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没有“旁观者”,切忌抱有“这个事可能与我无关”的侥幸与疏忽。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过度留痕、只调不研、乱铺摊子等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发现一个就要“硬碰硬”整治一个;对其他地方或单位被通报的典型问题,则要自检自省、举一反三。通过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和实施长效管理,我们能确保政策的每一次落实都精准有效,从而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打实纠治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谋发展,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笑容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真诚。(连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