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起来,未来更精彩!
端午近,粽香飘。为了深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社区居民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日前,连云港市海州区海宁社区在体育公园开展了“和谐海宁,多彩非遗”古风游园活动。居民们齐聚体育公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迎接端午佳节的到来。
看似寻常的非遗投壶游戏,为什么可以吸引台下观众连连叫好?参与者除了可以体验古典游戏的乐趣,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将传统的端午习俗,从历史记载“搬”到了室外广场,因为更“接地气”,而变得更为自在鲜活。从室内到室外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对于非遗文化来说,却有点从“深闺”里面走出来的意味。非遗文化,要在群众平常扎堆的广场等开放场所“动”起来,而不是被锁在高墙后面的博物馆里“冻”起来,只要变“冻”为“动”,就不愁不能“活起来”、赢得群众的喝彩叫好声。
非遗文化,原本就是我们祖辈日常生活生产中形成的传统技艺,让非遗文化“动”起来,当然不只是停留于舞台上的表演,对于市民群众来说仅仅起到一个单向的观摩作用;而应当促使非遗与市民群众“零距离”接触,要让市民群众变“动心”为“动手”。每一件非遗文化作品,都承载着一项或是数项与众不同的传统技艺;体验非遗文化,既要听一听文化产品的传统渊源,也要看一看非遗工匠如何施展出巧手技艺,然而最好不过的还是能够亲手做一做。尤其是向青少年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当中,让他们动手“做”非遗,由于融入了时间与情感,非遗文化在他们心里形成的印记,显然是与只“听”或“看”的效果大不相同的。
同样是非遗文化产品,有的是作为“摆件”躺在陈列馆里鲜有人问津;但在海州区海宁社区的非遗传承人制作展台,漆扇、香囊等非遗文创产品,却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欣赏,还有不少年轻人频频询价。一件件非遗文化作品,就这样弥漫着广场的烟火气,成为市民群众看得上、买得起的文化消费产品。非遗文化就是应当“动”起来,向社会公众主动褪下高不可攀的“神秘面纱”,以功能实用、价格亲民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步入寻常百姓生活,无论是保护还是传承,何愁汲取不到源源不断的丰厚滋养?
连云港市海州区开展古风游园,是推动非遗文化加快“动”起来的生动实践。沉浸体验、主题市集、跨界营销、数字藏品……非遗文化“动”起来有多种方式,主打一个直接和“对味”,群众怎么喜欢就怎么来。非遗“动”起来,就有机会“潮”起来;看准了就抓紧干,在“动”起来中完善名录体系、优化传承机制、强化宣传推广、提升公众认知……非遗“动”起来,未来更精彩!(连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