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让大课间真正“动”起来

信息来源:海州区政府 发布时间:2025-03-18 09:35 阅读次数:

新学期,各地校园迎来新面貌。北京要求小学和初中每天一节体育课,杜绝“不出汗的体育课”;天津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在校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重庆提出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许多学生表示,体育活动时间变多了,校园生活也更加多彩。

大课间真正“动”起来,让不少人的愿望变成现实。在众多家长的愿望中,孩子们在学校不只是学习知识,还应该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身体变得更健康、性格变得更开朗。多地中小学校将课间时间从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有的地方明确中小学每天都有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或者是每天在校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大课间改革雷厉风行,让中小学校园焕发体育锻炼新气象。“多”出来的课间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紧张学习之余,拥有更为充裕的时间用于休息和体育锻炼,让不少家长的愿望变成现实,为孩子们“动”起来更加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细化管理、提升质效,为孩子们“动”起来提供安全护航。既要立说立行“动起来”,又要有管用的措施确保“动起来”安全有序,从而更加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主动参与课间体育活动的孩子多起来。在场地管理上,将台阶、建筑尖锐处等易磕碰地方进行处理;在人员安排上,老师轮流上岗巡逻指导学生安全锻炼,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在活动统筹上,根据学生年龄、人数不同,因地制宜规划相应场地,提供不同种类的运动器材……学生安全无小事,中小学大课间改革并非简单地一“动”了之。落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安全隐患,用实际行动化解家长和社会公众顾虑、提高孩子们参与体育活动热情,为“动”起来、更精彩夯实安全底板。

形成合力落实“健康第一”理念,让越来越多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健康成长。要让学生们真正“动”起来,归根结底需要多个方面积极落实五育并举,重塑中小学教育生态。一方面,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主动调整结构、改进时序,要落实时间、场地让孩子们“动”起来,但不能因为“多出来”的大课间活动,而在时间、经济等方面增加学生及家长的负担。广大教师则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们“动”起来,及时改变角色定位,从单纯的管理者变为课间活动的融入参与者。另一方面,家长和社会公众要彻底改变“唯分论”观念,摒弃简单追求学科考试分数的守旧思维,真心实意支持学校落实大课间活动,鼓励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促进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多个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动”起来,逐渐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用好大课间载体促进孩子们茁壮成长。(连云)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