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放心消费”之风吹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的“一池春水”
消费环境是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民生福祉和治理能力的“晴雨表”。在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期,营造安全放心、便捷高效的消费环境,不仅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更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强大需求牵引和创新反馈的关键支撑。江苏省近期发布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若干措施》,提出五大行动62条具体举措,旨在全力擦亮“放心消费在江苏”名片。这一政策不仅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强心剂”,更是观察江苏如何以制度创新激活内需潜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沃土的重要窗口。
用政策“及时雨”激发消费活力,挖掘新质生产力发展广阔空间。优化消费环境的核心在于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放心消费,江苏着力构建覆盖消费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聚焦优化消费供给、完善消费设施、提升消费体验、保障消费权益、营造消费氛围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打出了促进大宗消费、新型消费、文旅消费、绿色消费的政策“组合拳”。这正是释放消费潜力的“及时雨”,唯有严执行、快落实,才能尽快惠及百姓。例如,政策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器械、绿色低碳产品等新质生产力代表领域的消费推广,鼓励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新消费模式与场景(如沉浸式体验、个性化定制、智慧零售),并引导资源向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相关消费领域倾斜。通过这样的政策引导,有效连接了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成果与终端市场,既满足了消费升级需求,又为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市场验证和迭代动力,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用法治“金钟罩”优化消费环境,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健康稳定。法治是放心消费的基石,是消费信心的根本保障。江苏将优化法治化消费环境深度融入法治江苏建设大局,制定实施《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推动有关领域规范发展。此外,积极完善配套措施,新出台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若干措施》在强化监管执法、健全维权机制等方面与上位法形成有力呼应,重拳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大数据杀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并通过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查处典型案件,有力捍卫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让消费者在阳光下放心消费。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如生成式AI服务、无人配送、基因检测消费、数字藏品交易等)往往带来新型消费关系和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的法治建设必须以适当的前瞻性适应其发展特点,为此,要加快研究制定或修订适应数据要素流通、人工智能应用、生物技术伦理、平台经济责任等领域的监管规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细则,为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设定清晰“红绿灯”。
用服务“加速度”改善消费体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质增效。江苏在优化消费服务领域成效显著,通过持续简化投诉流程、推广在线纠纷解决(ODR)机制、扩大线下无理由退货覆盖面,并将“一件事一次办”理念延伸至消费服务,特别是依托智慧化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了消费维权如“网购”般便捷。服务升级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和应用领域,为此,需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在消费服务全链条的深度应用,利用AI提升客服精准效率,运用大数据优化预警与个性化服务,通过物联网确保(尤其是冷链食品、生物制品等高价值产品)全程可追溯,并推广新质生产力赋能的消费体验,如“无感”支付、智能导购等。同时,政府服务要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高效智慧的维权与公共服务平台,这亦是政府治理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能极大提升消费者对创新产品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质增效。
“放心消费在江苏”不仅是一张惠民生、促发展的亮丽名片,更是江苏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精准有力的政策供给、前瞻包容的法治保障、智慧高效的消费服务,江苏正着力构建一个能有效承载新质生产力创新成果、激发新质生产力市场需求的一流消费环境,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注入澎湃动能。(谷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