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小事,破窗需早补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关乎人民福祉,牵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2024年,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1%、7.6%,较大事故稳定下降,重特大事故明显下降。这一数据背后,是全社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上付出的不懈努力。但我们仍须保持清醒认识,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不放松。
在现实中,部分地区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包括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总认为事故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不全面、不到位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工人安全培训不到位,新入职人员先入职后培训,甚至没有岗前培训;企业安全投入不够、能省则省,设备、线路老化陈旧,安全防护设施缺失,等等。这些看似“小问题”,但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甚至可能成为“夺命杀手”,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生产无小事,它牵系着每个从业者的生命健康,关联着无数家庭的幸福美满,也关乎着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安宁。隐患是事故的前提,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已然成为我们守护安全的关键之举。
“安全重于泰山,防范始于未然”。安全管理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要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从小事做起、从细处着手、从隐患排查抓实,杜绝积小患而为大患。身边的安全隐患,广泛且隐蔽地存在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既要常态化排查消防、危化、燃气、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又不能放过培训机构、小旅店、小餐饮等各类小场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持续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探测设备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装备下基层、进一线,利用无人机、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搭载AI视觉算法自动识别电力线路、管道破损等风险隐患,减少人为疏漏,实现风险预警、监管效率提升,切实提升排查效率与精准度。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进“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日常行动的准则。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并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安全知识,鼓励大家共同“找茬”,如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老旧电路“带病工作”、违规动火等身边安全隐患,争做安全“吹哨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安全意识。
安全大厦的崩塌,往往始于一块被忽视的砖。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细、抓实、抓常安全生产工作,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一丝一毫不能放松。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强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筑牢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生产防线。(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