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671915/2024-00133 | 分 类 | / 通知 |
发布机构 | 海州 | 发文日期 | |
标 题 | 对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106号建议的答复 | ||
文 号 | 海政复〔2024〕12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对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106号建议的答复
〔公开〕
海政复〔2024〕12号
对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4106号建议的答复
张正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海州区教育系统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海州区2017年已经出台《海州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的联席会议制度性文件, 建立“以县为主、市域调剂、动态调配、周转使用”的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2020年从区级待分配的自收自支编制中调剂,核增了义务教育125个全额事业编制。2022年从公办幼儿园差额拨款事业编制空余编制中调剂,核增了中小学校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30名、公办幼儿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0名。
作为全市中心城区、人口净流入地,自2020年以来,海州区的中小学适龄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趋势,这一增长趋势至少将保持到2025年。从已经过去的2020-2023年看,按当年秋季中小学在校生数核算,对照编制部门的教师编制配置标准,教师编制不足、师资保障难度大的问题日趋严重。
针对面临的严峻形势,海州区首先立足自身,加强事业编制管理,尽最大努力保障教育领域编制需求,特别是首先满足中小学阶段的编制需求。但我区可用事业编制存量不足,目前正在积极提请市级层面在教育编制统筹、调剂等方面,充分考虑海州区主城区的特殊情况,给予海州区更大程度支持。
1.全市统筹教育编制保障。可借鉴省内其他地市做法,采取统筹、调剂等方式,力求全市教育达标。如无锡市,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单列管理,根据学生数变化情况全市周转使用;盐城市,跨区挖潜富余教师编制,以过去5年迁入主城区人口数和购房数为依据,按比例从其他县区调剂教师编制分配至主城区。目前我区教育编制缺口已达196名,2025年缺口预计高达386名(2024、2025年每年新增编制缺口约100个),已建议市委编办在统筹、调剂教育编制时,按照我区每年教育编制缺口数的一定比例,如每年按照80%的缺口数支持海州区渡过2025年学生高峰期。
2.支持两级合办学校编制。2022年9月,市教育局与海州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拟新建3所学校(新海初级中学新城校区、新海初级中学科苑路校区、苍梧小学文苑路校区),新增初中76个班、小学120个班,其中:初中按每班50个学生计算,新增初中学生3800人,新增编制缺口245名(初中编制配备标准为师生比1:13.5),小学按每班45个学生计算,新增小学学生5400人,新增编制缺口285名(小学编制配备标准为师生比1:19),初中、小学共计新增编制缺口530名。已建议所需编制由市级统一保障或市、区两级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保障。
3.积极争取省级统筹编制。省级前期已分配我市一定数量教育统筹编制,可根据各县区教育达标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重新分配;同时后续省级在落实《关于全省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持续稳定达国标长效机制的通知》文件时,已建议市级能够充分考虑海州区主城区实际,在编制统筹上优先向省级为海州区争取相应编制。
下一步,还将结合适龄人口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编制保障、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快补齐师资缺口,促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海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海州区人民政府
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