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品味海州】白虎山建党纪念亭

信息来源:海州政协 发布时间:2023-07-14 09:19 阅读次数:

□ 谷胜玉

公元一九三八年秋,中共党员李超时、惠浴宇、小叶在海州白虎山牛眼洞附近的翘石下秘密开会,宣告中国共产党东海特别支部成立,统辖海、赣、沭、灌四县党的工作,李超时同志任书记,这是我市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自此,海沭地区党组织迅速壮大。东海特支相继发展为东海县委、东海中心县委。海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奋勇直前,在海属大地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篇章。为了纪念这一重要事件,1996年秋,海州区关工委几位老同志研究,向区委、区政府书面报告提出动员全区共产党员交一次特殊党费,在白虎山上建一个“建党纪念亭”的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997年3月,区委在全区党员干部大会上号召全区党员为“建党纪念亭”的建设交一次特殊党费。原则上要求区四套班子党员领导每人100元,科级党员干部每人50元,普通党员每人20-30元,农村党员自愿交纳数量不限,至1998年初全区近4000名党员已交4.9万多元。区关工委和区委组织部协商,该项工程交区建设局负责,由海州建筑设计室设计,海州三建公司负责施工,亭址由市园林局周永卓、杨宝东等同志参与选定在白虎山顶脊处,1998年3月开工。“建党纪念亭”为六角形,仿古式,东西向,场地靠人凿平岩石,上加毛石砌体作亭基,计46立方米,6根桩柱凿石基岩1米多深,六根柱基和檐柱、扒梁、檐枋、垫板、栏杆及矮桩、雷公柱、花梁头、油戗、老子角梁、檐、屋椽、矩形飞椽等全用钢筋水泥混凝土(砼)浇注,共计11.53立方米。地面用砼找平。砼斩假石台阶,砼栏杆,须弥座斩假石计166.6平方米,用枕头木0.18立方米,吴王靠和挂落的制作和安装40.8米,花梁头雕刻、油漆彩绘,梁柱油漆紫红色,顶苫金黄色盖瓦,东正门上挂着“连云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匾额,门右侧立有建党纪念享介绍的花岗岩石碑刻。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至1998年5月竣工,经海州区质检站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建党纪念亭最后工程结算为45492元,加上南坡上山道路施工6413元,计51905元。海州区于5月21日在白虎山上举行“中共东海特别支部成立纪念亭揭幕仪式”,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关工委同志参加,李国章区长主持,区委书记陈思川和市关工委主任鲁少时揭幕,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白虎山“建党纪念亭”作为海州地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青少年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七月一日建党纪念日,关工委和教育局、团区委都会组织青少年瞻仰学习,新党员到“建党纪念亭”举行入党宣誓,激发他们的革命斗志,为海州区的经济发展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添新的光彩,作出新的贡献。

但是,由于在山上施工,没有道路,不能通车,所有建筑材料和用水都要靠人工背上山,加大工程成本。因此,钢筋水泥浇注之后,未能及时足量地酒水养护,致使建党纪念亭经过几年之后,六根钢筋水泥混凝土桩柱均出现纵向裂缝,裂口可见钢筋,加之山顶风雨严重侵蚀,亭下木条挂件炸胶脱落。经区建设局工程技术人员检查鉴定“建党纪念亭”整体结构并未出现倾斜扭偏现象。当年6月份,由区建设局出资6000元进行维修,用碎石水泥灌缝,外包一层钢丝网,装修涂漆,避免再出现开裂现象。另外,将木条挂件更换成偏片钢筋焊接上漆,使之保持原来风貌。在当年七月一日建党83周年纪念日,市委书记陈震宁带领市委常委、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受省市表彰的党员或党务工作者代表,在海州区委负责同志陪同下,来到海州白虎山“建党纪念亭”,瞻仰了我市早期党组织中共东海特别支部的诞生地,重温入党誓词,这也是市委代表全市20多万党员对革命先辈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回顾党的历史,弘扬革命精神,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光荣使命,发挥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先进,提高执政水平,全力推进发展,带领全市人民为港城的崛起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白虎山是我市最早党组织的诞生地,“建党纪念亭”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我们拟建议区委、区政府能从离退休或退二线的老干部中动员聘请几位老同志担负建党纪念党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每年从党费中支出一点费用,用于“建党纪念亭”周围,栽植青松、翠柏、秋菊、腊梅、金镶玉竹等高档树种,改变周边环境,更彰显先辈们革命精神的宁静、崇高。在山北坡修一条上山路道,每逢“七一”建党纪念日和“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组织全区青少年学生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分期分批登上白虎山“建党纪念亭”瞻仰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摘自海州文史资料第七辑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