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古城情愫:龙洞庵

信息来源:海州 发布时间:2020-07-03 17:00 阅读次数:

龙洞庵,位于孔望山的半山腰处,这里楼台亭阁,庵院清幽,是苏北鲁南著名的千年佛教古刹。龙洞庵,对我而言亲切而又熟悉。30年来,我每次登临孔望山,都要在经过龙洞庵的门口时情不自禁地深情一瞥,怀着三分好奇七分敬畏之情。龙洞庵像一部读不完、看不够的历史文化著作,虽然曾经阅读过许多次,依旧似一块磁铁,紧紧地吸引着我向它靠拢。如果把一个人的人生分成几个阶段,那么可以把我的壮年记忆停留在龙洞庵的人文历史上,30年前初到龙洞庵的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87年4月的一天上午,柳绿桃红,春意盎然。我带着刻意的寻找,沿着孔望山东边的林荫小道踽踽而行,前往龙洞庵探幽访古。沿着陡峭的石阶拾级而上,古色古香的山门近在眼前,门上横匾的“龙洞庵”三字遒劲有力,引人注目。门内敬奉四大天王的塑像,他们面带微笑,栩栩如生。据尼姑说:四大天王的任务是各执一方平安,即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罗洲。因此,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大天王”。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大殿屹立在两米多高的台基上,面宽大约10米,进深7米多,走进大殿,只见里面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左侧为伽叶,右侧为阳傩,都是佛祖的得意弟子。其余为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庵内西门旁的那棵古柏,枝干挺拔,经过一千二百多年的风霜雨雪,至今仍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是连云港市园林的老寿星。东门旁边的流苏古树,俗名糯米茶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也是近千年的古树。我轻轻地抚摸着两棵古树,心中倍感历史的沧桑。尼姑告诉我,春天采其嫩叶,晒干后开水泡饮,有生津止渴消炎之妙,其味清香扑鼻,风味独特。树旁有一口甘露古井,其水甘洌清甜,终年不竭,令人称奇。龙洞庵地处僻静,松柏修竹密布,空气清新,是尼姑们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厢房里的尼姑们正在诵经,檀香弥漫,木鱼声声。青灯古佛的神秘像一道蛊,诱惑着我。穿着棉布僧袍的尼姑们,在此过着安静低调的日子。她们谈不上楚楚动人,但言谈举止庄重平和,缓缓地行走在庵庭之中。那从容淡定的神情,给龙洞庵增添了一份波澜不惊的美。我不懂得佛的世界中普度众生和佛光普照的道理,可我心中有佛,希冀极乐世界和现实世界人人都充满爱。爱人爱己爱生活,这也是古今社会发展一脉相传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凡人,我难以理解老老少少的女子住在这里,远离红尘打扰,潜心念佛,吃着青菜、苦瓜、豆腐之类的素食,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庵,顾名思义是指尼姑念佛居住的地方。从东汉至今有多少尼姑在这里吃斋念佛,无从考证。只有庵庭中长盛不衰的两棵千年古树,默默地见证龙洞庵佛教的兴衰和沧海桑田之变化。

龙洞庵有着古老而神奇的传说。古有黄龙在此潜踪修炼,后腾飞而去而得名。后有人在距龙洞东边不远处建庙宇而叫龙洞庵。历史这位老师告诉我,它最早建于东汉年间,当时叫东海庙。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建成龙王庙。唐代重建叫龙兴寺。当时寺东山下并不是现在的一马平川,而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一千多年前的龙兴寺青瓦粉墙,雕梁亭榭,环抱于嶙峋怪石与青峰异岭之间,掩映在苍松翠柏茂林修竹之中。堪称人间仙境,吸引了不少文墨客前往游玩赋诗。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曾有《登东海龙兴寺高顶观海》的诗篇,写下了“幽竟颇相惬,赏心殊未穷”的佳句,赞颂了龙兴寺清奇的山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多次来龙兴寺览胜,登高时观山下波浪奔腾、惊涛拍岸的美景,灵感随即而来,留下了“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的感叹。明代监察御史李鉴登龙兴寺时,写有“孔望山边是海州,登山闲看海波流”的诗句。明代以后龙兴寺改名龙洞庵至今。由于年久失修,龙洞庵破败不堪。1980年,国家拨专款对龙洞庵重新修葺,使千年古刹恢复了明代寺庙的建筑风格,粉墙黛瓦,半拱飞檐,简洁古朴。改革开放以后,龙洞庵的佛事活动空前活跃,每逢初一、十五的早上,信佛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龙洞庵为佛祖焚香祈福。寂静的龙洞庵一时香烟缭绕,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龙洞庵腊八粥施舍活动,在市区更是家喻户晓,人们纷纷前来品尝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期盼冬天的健康。

古海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人历来有锦屏赏花、石棚赏月、龙洞赏雪“三赏”的传统。1986年12月28日,海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举办了孔望山赏雪诗会,全市500多名作家、文学爱好者参会。8时许,来宾们在通往龙洞庵的山道上赏雪观景。山上白雪皑皑,庵内腊梅吐艳。在声声入耳的梵钟声里,一首首诗词抒发了他们对自然的向往,对时代的赞美。诗潮歌潮此起彼伏,这些诗歌带着清新的韵味,萦绕在雕梁画栋间。龙洞庵这壶千年岁月酿制的美酒,因为赏雪而散发着浓郁、醇厚的诗香,撞击着每一位参会者的灵魂,心灵里就此有了滚滚春雷。这是海州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也是建庵一千两百多年的文坛盛事。至今文人们还饶有兴趣,传为佳话。这也是龙洞庵赏雪传统的强势回归,影响深远。会后部分佳作编入《海州三赏诗词选》一书。

由于破旧拥挤和信佛群众日渐增多的原因,龙洞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佛教活动的需要。2015年龙洞庵再次扩建,格局和功能更加完善,场所档次、服务信众能力和人文景观形象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焕然一新之感。2017年11月14日,龙洞庵举行了隆重的大殿落成、佛像开光暨仁奉法师升庵庆典活动。如果说过去的龙洞庵有点简而陋的话,今天的龙洞庵则气势恢宏,金碧辉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轩昂、古朴大方的石牌坊。它采用两柱一门的建筑结构,牌坊的匾额式柱梁,柱上是我市著名书法家张耀山先生题写的楹联。其背面也有额刻及楹联,雕刻细腻、技艺精美,令人叹为观止。伫立在大殿之下仰望,一股久远的古风扑面而来。踏着石级而上不远则是雄浑壮观、庄重肃穆的大殿。它依山而建,巍峨矗立,玉栏石阶,丹樨宽阔,歇山飞檐,上饰吻兽,古朴典雅,典型的明清寺庙建筑风格,置身其中,有“世外桃源”之感。

探幽访古,是生命的一种体验,常常是从眼睛开始,最后在心里找到归宿。在时光流逝中,能够淡化欲望,放下名利得失,安然做一棵劲风中的草,任凭暴风骤雨吹打,只在轻轻摇曳中。没有远和近,只要迈开双腿,就有看不完的风景,听不够的历史。在龙洞庵行走,每一步都有意义,我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隧道,看见孔子、刘长卿、苏东坡、李鉴、林则徐等文化名人驾着一片祥云飘然而至,浩荡的论语唐诗宋词之风在龙洞庵上空回响,经久不息。(方明元)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