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品味海州】唐代海州二巧匠

信息来源:海州 发布时间:2023-11-22 11:36 阅读次数:

□ 彭云

唐代是我国科学文化的鼎盛时期,机械传动技术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许多机器人、机械玩具,程序复杂,转动灵活,外观装潢精美,并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制造这些机械上,海州在国内又处于领先地位。见于文字记载的,先后出过两位伟大的匠师,一位没能留下姓名,另一位却留下了两个名字。

据《朝野佥载》记录,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的时候,海州地方官曾奉献了一个当地的匠人到京都洛阳。此人替武则天造了一架十二辰车。十二辰车按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各开一个小门,车子对方位十分敏感,把车头向着北方,则子门开,出来一个长着老鼠头的人;向着南方,则午门开,出来一个长着马头的人。以此类推,十二个方位便有相应的十二个属相出现,转来转去,不差毫厘。

看来,车中可能藏有一只较大的指南针。车子方位变化后,利用指南针与车头的不同夹角,来控制启闭相应的门户和推出不同生肖头像的人。这种构思精巧的机械,即使在今天也属令人钦佩之作。

他还造过一件木火通。那是在铁盏里盛着灯,点亮以后,无论如何翻转,灯火始终向上不会熄灭。近年来出土的唐代文物中,已经见到这样的实物。它由双层金属圈做成,外圈翻转时,内圈因重力作用,使灯火始终保持着固定的位置而不歪倒。

另一位载于《纪闻》的巧匠叫马待封,开元初年(714年左右),他从东海被征到京城修法驾。法驾,又叫金根车,是皇帝专用的六匹马驾的豪华车辆。他不仅把法驾修得非常完美,还同时将皇宫里存放的指南车、记里鼓、相风鸟等著名仪器加以修理和改进,使它们比原来更加灵敏。

马待封还为皇后做了个梳妆台。它上面是镜台,台下分两层,每层各有门户。皇后开启镜台时,台下的门户会自动打开,出来一个木头做的女子,手拿毛巾、梳子。皇后接下后,木人便自动回去。其他各种面脂、妆粉、眉黛、髻花和应用物件,也都由木人依次送出。整个妆台的金银彩画和木妇人的衣服装饰都穷极精妙。

马待封还为皇帝用白银制造了酒山、扑满、欹器等物。酒山四面有风门,利用自然风作为动力,使酒在其中上下循环,或吸或吐,并自动斟酒。

马待封在宫中干了好几年,皇帝只按时发给他几个生活费,既不重用,也不召见。他生气离开了皇宫,隐居在西河山中。

开元末年(740年左右),他从晋州再度来到京城,这时已改名为吴赐也,一身道家装束,能好多天不吃饭,仍和常人一样生活。他帮助崔邑的长官李劲又造了一套酒山、扑满和欹器。关于这一座酒山,文字记载得比较详细。

酒山高三尺,放在直径四尺五寸的大盘中,由一只大龟顶着。龟肚子中空,机器全安在里面;山也是空的,可容酒三斗。整个酒山都是以木头为骨干,上面糊着漆布。绕山为酒池,池中用铁片做成荷花与荷叶,菜肴果品皆放在上面。

山的四面伸出四条龙的半截身躯,龙嘴里往外吐酒,由下面大荷叶上的杯子接着。当酒杯斟到八分满的时候,龙嘴里的酒便不淌了。轮到谁喝,要及时端起来。否则,山顶高阁上的门便打开,从里面出来一个小小的催酒人,衣冠楚楚,敲着响板催人饮酒。直到把酒喝尽,将空杯放在荷叶上,并由龙嘴继续斟满,催酒人才回去。整个宴会期间,斟酒和催酒都不会出一点差错。池中的酒陆续被吸入山中,供龙嘴吐酒,待到席终人散,池中的酒已涓滴无遗了。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