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品味海州】新兴的商埠——新浦

信息来源:海州 发布时间:2024-08-30 17:00 阅读次数:

新浦是个新兴的商埠。“浦”字原意是濒临河流入海的地方。《玉篇》 注 :“水源枝注江海边, 曰浦”。河流入海时分成许多支流, 每条支流及其两侧就称为“浦”。临洪闸附近有浦南、浦北之称, 那个地方在三十年前还确实有不少河叉。大浦、小浦、板浦、卞家浦,皆是这个意思。从现在新浦火车站往东,全是海退以后老河口的沼泽和柴荡。新浦未兴之前,老沭河在新坝以下入海,明代诗人写《早发新坝》有句云 :“寒水遥通岛,扬帆籍稳流。星摇淮浦夜,月湿海门秋”。这里的岛即云台山,淮浦是指新坝附近的河口,那时新浦还是一片浅海。新浦最早建镇,还是得力于海州沈云沛。沈云沛在1871年中举,后又得了翰林。1898 年,沈云沛从北京回到板浦, 在郁州书院执教,对家乡实业经济多有议论。1910 年前后,他与地方名流看中临洪滩这个地方有发展前途,便称作新浦。清末民初,南通人张謇在南通 海门办实业时,沈云沛在海州创办海赣垦牧公司,不久,将该公司联络处定在新浦。民国元年 (1912年 ),沈云沛在临时政府中继续任职,但主要精力放在实业经济方面,新浦街上的甡茂商行就是以他名义开的。1921 年 2 月,位于临洪口的大浦以“胶海关海州分关”的名称作为商埠开放。1926 年,陇海铁路东段筑到大浦,在大浦建了五座小码头,三千吨轮船可以进口卸货。以后,从事盐业运销的各公司纷纷涌入大浦,除自新公司、公益公司外,又有福泰、聚安、大陆和聚新等公司,码头达到九座,不仅运盐,还兼运粮食和土特产。凡是码头,必得有依托,这样,新浦作为大浦码头的依托和基地,迅速兴旺起来。与此同时,临洪口日见淤浅,河道向北延伸,大浦离海也越来越远,原先的码头、铁路逐渐失去作用,从 1935 年后大浦坨就被猴嘴坨取而代之。这样,从南面的板浦、卞家浦到西边的新坝、海州,再转到北端大浦, 然后大浦又废,移到东边的猴嘴,盐运的中心正好兜了一个大圈子,而新浦恰恰位于盐运圆圈的中心,给它的发展带来了地理基础。赣、沭、灌都不甚远,特别是能兼顾临洪、板浦、青口各路盐运,又居大浦、猴嘴新老坨地之间,所以它很快能发展起来。即使到连云港开港之后,新浦作为港口的依托和基地的职能依然存在。新浦自 1900 年前后有商家起,原先就是一条小街 ( 今民主路, 即后街 ), 由西往东不到二百户,街面走不下两辆汽车。商业集中在濒临运盐河的小街两边,与街外联系,全靠木头搭的艞板,故有东艞、西艞。到 1905 年初步发展成为货物集散、有农贸市场的集镇,并逐渐出现油坊、面粉厂、铁工厂等小型工业,以及布庄粮行等商业。至解放前夕,新浦人口达到五万,新浦街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小型消费性商埠。1948 年新浦获得解放,以新浦为市中心建立新海连特区专员公署,新浦才真正以一个新的城市一连云港 ( 新海连 ) 市的中心出现在黄海之滨,从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来源:海州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