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索 引 号 01426719-5/2018-00017 分 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发布机构 海州区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标 题 海州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 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海州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 效 有效

海州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海州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8-01-18 00:00 阅读次数:

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



海州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13日在海州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海州区经济信息化与发展改革局局长  单新文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区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执行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改革发展任务,妥善应对风险挑战,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7亿元,同比增长8%,低于计划1.5个百分点;

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26%,高于计划13个百分点;

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年度计划;

预计完成技改投资123亿元,同比增长30%高于计划15个百分点;

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同比增长11.8%,低于计划0.2个百分点;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亿元,同口径增长10.8%,高于计划2.8个百分点;

预计实际利用外资850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

预计外贸进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8%,完成年度计划;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同比增长8.7%,达到预期;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3元,同比增长9.3%,达到预期;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6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完成年度计划。

过去一年,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一年来,全区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主要指标平稳运行,稳的格局继续巩固;结构调整明显加快,进的步伐有所提速;质量效益稳步改善,好的态势得到延续。

服务业稳固提升。以加快发展服务业为重要抓手,推动结构升级优化,服务业呈现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成为我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商贸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利群综合体、汇银乐虎全球跨境商品智慧体验中心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服务业项目竣工并投入营业。物流产业加速发展,顺丰速递连云港集散总部、指尖商城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楼宇经济开始破题,初步形成以金海财富中心为代表的专业型楼宇和以东盛阳光大厦、君宸大厦、新浦街道创业梦工厂、新东街道创梦孵化园等楼宇为代表的综合服务型楼宇。陇海步行街加大招商力度,淘汰落后品牌,优化街区商品业态,先后共招引25家国内知名品牌商户入街。

工业稳中提质。全区10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累计总产值过亿元企业预计达到44家,实现产值343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94%。积极鼓励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企业两化融合。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申报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康达智和海通物流等2家企业获批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海州工业园申报省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培育科技型企业30家,16家企业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212亿元,同比增长7%。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天邦、拓普等6家企业获批省级研发机构,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3家。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中鹏新材料等企业获批12项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扶持资金2170万元;43项创新产品获批省、市高新技术产品;日出东方等19家企业的28项创新成果申报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鹰游纺机、正大天晴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天明机械获201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农业稳健发展。积极推进土地确权,全区76个行政村38587户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引导农户放活土地经营权。启动新204国道S型都市农业产业带建设。提升农产品品牌效应,全区已形成优质果品、无公害稻米等"三品"基地8个,申报获批无公害农产品18个。农村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现有李记明章、凯威食品等30余家企业或个人在网上进行农产品销售,组织引导锦屏镇酒店村与宁海街道太平村创建电子商务示范村,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已完成生鲜水果、水产肉品等各类农产品自提点的投入使用,电商线上线下完成系统对接整合,全区网上农产品销售近5000万元。深化股份改革,新增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改革试点村4个,启动土地股份合作改革试点村5个。增强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广泛发动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业保险,全区种植业参保38.8万亩,农业保险覆盖面达57%

发展质效稳步提高。推动改革创新发展,海州经济开发区形成"一区五园"发展新格局,组建工业投资集团,盘活"僵尸企"20家、闲置土地近2000亩,有效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提质增效指标不断向好,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和工业增值税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通过投贷联动"微贷宝""苏科贷"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着力促进绿色发展,德邦化工已于10月中旬全面关停。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全年备案节能改造项目4个,4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荐太阳雨、鹰游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发展项目。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多项科技创新政策,初步形成以"1+X"为基本框架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

(二)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有效投资保持稳定

始终坚持把抓项目作为促投资的重要抓手,将重点项目推进作为经济社会工作的重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支撑。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出台《海州区促进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制作招商项目册和视频宣传片,加强"信息库、客商库、项目库、资源库"建设。去年,全区共接待重要客商近千人次,新增客商近800人,招商信息588条,在手招商资源40个。"百日攻坚"期间共外出开展招商活动177次,引进重点客商来我区实地考察249批次,新增在谈项目144个,签约项目55个,新增总部经济项目13个,新增外资到资664万美元。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库的项目有52个,总投资242.3亿元,其中开工项目26个,总投资104.4亿元。全区在谈、签约项目245个,总投资577亿元,其中新增签约项目93个,新签约过亿元的项目76个,总投资136.6亿元,组织近80家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等6个境内展会和52个境外展会。成立阿里巴巴连云港跨境电商服务中心,举办连云港市首届跨境电商峰会论坛。为全区外经贸企业争取省、市商务发展专项资金1140.5万元。

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坚持把项目作为全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把握任务要求,细化责任分工,强化运行调度,确保在手在建重点项目按序时推进。全区275个重点项目预计完成年度投资199.3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147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9.8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50.1%。产业项目中,63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1.3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20.7%26个农业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2.1%58个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54.4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27.3%36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11.8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5.9%62个基础设施及城建项目完成投资29.4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14.7%30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58.4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29.3%。投资结构更趋合理。纳入市级重点的46个项目完成投资91.8亿元。日出东方技改等125个项目竣工达效。正大天晴肿瘤药品生产线项目、长生生物制药研发生产项目水平业内领先,康达智手机摄像头项目、克立林年产25万吨包装饮用水项目稳居行业前列,汇银乐虎全球跨境商品智慧体验中心项目将引领消费者购物体验全面升级。新浦磷矿和锦屏磷矿一并纳入国家独立工矿区项目扶持计划。

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着力做好投资工作,项目有效投资推动全区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全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26%。从投资类型来看,全区预计完成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固定资产投资37.5%。预计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同比增长28%,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62%。从投资规模看,5000万元以上投资317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部投资的76.4%,大体量投资成为全区投资的主要支撑。

(三)城市治理力度加大,宜居水平不断提升

紧紧围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等制约发展最关键、群众需求最迫切的重点问题,推出了一批硬招实招,努力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适。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加强背街小巷改造工作,投资280万元,完成了苍梧路、利民路、龙河北路、宁海街道平安路等30条背街小巷改造任务,进一步提升背街小巷的整体面貌。注重无障碍设施修补工作,共投入资金640万元,对海连路、海昌路、新孔路等24条城区主次干道的人行道和盲道进行维修改造,维修面积共计3.2万平方米。抓好低洼片区改造工作,共投入300余万元资金,对巨龙路、通灌路、陇海路等8条道路进行管网疏通改造,消除18个城市道路积水点。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共维修道路8.5万平方米,清掏雨水井16214座,疏通下水道0.8万米。注重抓好农村路网的规划,共规划县道16条,规划总里程204.9公里;规划乡道99条,规划总里程328.3公里;规划村道291条,规划总里程401.4公里。全面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投入资金6600万元,完成泗樊线、板新线、锦新线等34条共90公里的农村道路改造任务。旧城改造全面提速,累计实施征收项目34个,改造棚户区面积135万平方米,铁路新村、南广场等14个地块全面完成征收任务,切实解决了天然居周边、黄海度假村等一批"老大难"地块征收问题。

生态环境品质加快提升。注重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投资600万元,完成洪门景泰苑、郁州路与人民路交叉口处游园、樱花园三期等建设工程,新增绿地3.3万平方米;投资600万元,改造提升"朐园",修建秦东门广场、银杏时光隧道和对绿化提档升级、翻新木栈道等工作;投资160万元完成苍梧路、新孔路等主、次干道行道树补植、换植工作;投资750万元在华联广场、海宁广场、瀛洲路、朝阳路、绿园路等主要干道交叉节点处栽植观赏花草,累计栽植面积1.2公顷,栽植各类乔灌木430余株。投资3700万元,全面开展青龙涧沟、甲子河涧沟、易居公馆北侧涧沟、山水人家东侧涧沟4条涧沟治理工程。投资2.4亿元,对玉带河、西盐河、龙尾河、东盐河全面开展管网铺设、垃圾清理、违建拆除、堤岸绿化等工作,为城区河道变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强化海绵城市建设,3.9平方公里的玉带河片区获批省级海绵城市示范点。推进生态创建,我区通过省级生态区创建考核验收,组织新坝镇、浦南镇江浦村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村。开展燃煤锅炉、"四个一批"化工企业、禁养区畜禽养殖等专项整治工作,共拆除关闭取缔违法违规地条钢企业1家、加油站点30家、砖瓦生产企业5家、取缔"十小"企业30家、拆除燃煤锅炉92台。开展环保执法活动,立案处罚违法排污企业24家,处罚金额200余万元,全年处理各类环境信访3900余件。

城市管理精细长效。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契机,狠抓市容环卫长效管理,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整洁、有序、靓丽"主城区。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新购置10辆勾臂式垃圾车和224只移动式垃圾收集箱,新建农村环卫管理中心,朐山、大团、草舍、太平4座农村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开展镇容镇貌、村庄环境"八无""五清"整治和交通干线"五沿"整治,全面启动浦南镇等5个涉农镇街省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明显。加大基础设施设备投入,新建6座二类公厕,改造临洪、新海2座垃圾中转站,新购置道路清洗车、垃圾运输车等26辆机械设备。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城区10个小区、浦南镇和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垃圾分类投放,增设垃圾房等分类设施。禁违拆违成效显著,共排查存量违建2963处,面积314.9万平方米,分类处置违建面积60万平方米,拆除违建26.5万平方米,70起新生违建被及时制止。提升数字化城管效能,共接受各类案件113058件,处置率99.2%,结案率99.1%,化解往年积存案件3152件。

(四)公共服务保障精准发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优化公共资源布局,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突出"质量提升"主题,教育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高分通过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评估验收,荣获"省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市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等表彰称号。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新建加固校舍16万平方米,建成6所学校,改扩建5所学校,启动3所学校异地新建项目。教学水平不断提升,3个项目入选省级课程基地,全区省级课程基地达18个,名列全市第一。3项教学成果、1个校本课程获省一等奖,两项教学成果获省二等奖,解放路小学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师资队伍逐步优化,29所学校与市直、城区结对共建,教师流动突破20%,省"教海探航""师陶杯""五四杯"获奖名列全市第一。机制保障不断健全,严格规范招生制度,"零择校"制度得到落实,"多维督导评估力推优质均衡"列入2017年省试点项目。

医疗服务不断优化。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糖尿病、H型高血压两个病种基层首诊工作实现全覆盖,探索试点紧密型医联体建设,4家基层医疗机构与市级医院开展特色创建、协作共联。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签约率达30%,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60.1%。投入200余万元,开展东辛村村卫生室省级标准化建设,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1家,创成苏北地区唯一一家三级低视力康复训练中心,创成省级特色科室1家,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省级中医馆项目3家和省级示范村卫生室4家,成功启动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增强,开展国家级监测项目2个,省级监测项目3个,完成全区1000名适龄儿童开展预防龋齿治疗和4.5万余名中小学生体检工作。妇幼保健工作全面落实,为20029名儿童上门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对8164名农村适龄妇女进行 "两癌" 筛查。公共卫生均等化推进有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提高到60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规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民生为本,就业优先"为工作主线,以促进充分就业、提升社保水平为工作重点,全力做好城乡就业和社保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60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721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02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200人,扶持农村劳动力创业550人,引领大学生创业230人,开展创业培训660,创业带动就业7000人。实现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2050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1090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08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350人。制定出台《海州区鼓励全民创业政策三十条》及各项补贴申领操作办法,不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破解创业资金难题。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普惠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9万人,享受养老金待遇人员3.8万人,实现养老金持续发放率100%;完成被征地农民社保安置11批次,涉及被征地农民2076人;发放城乡低保、残障等各类救助金8400万元。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创新文化体育活动品牌,不断推进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完成双龙井文化园项目改造工程,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海州文史馆成为传承人文、弘扬历史的海州文化传播新空间。总投资400万元的红酒公社文化项目已入驻盐河巷文化街区并正常对外开放,投资450万元的黄海艺术馆建成。新投入80余万元购置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海州特色文献资源库等,完成全国第六次国家图书馆评估定级台账录入和实地验收工作。新建区图书馆分馆6个、图书漂流驿站12个、图书馆外流动服务点9个,打造海州区全民阅读阵地。举办"相约四月八 畅想秦东门"2017海州白虎山庙会文化节等各类文体活动100余场次。实施海州古城文化复兴建设工程,拍摄《塔山古道》纪录片和《海州五大宫调》宣传视频,打造五大宫调非遗展示基地。参加《谁是舞王》中国广场舞民间争霸赛进入四强,荣获全国广场舞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社会安全稳定全面加强。紧盯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三创"目标,排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4926户,抽检食品3500批次,抽检率达到4批次/千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运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形成"1+18+X"管理体制。完善立体化多维度城市防控体系,启动"天网3"监控系统工程。加强安全监管,重点突出危化企业等隐患排查,把问题处理在企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化领导包案接访、深化积案化解,切实解决群众正当利益诉求。

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压力较大;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还存在供给不足问题,生活服务便利性和舒适性还需要加快提升,民生保障任务仍然繁重;城市建设需要加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提高。对此,我们要勇于直面困难,创新举措,迎难而上。

二、2018年发展目标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至关重要。总体来看,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既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内外宏观环境看,世界经济延续疲弱复苏态势,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给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我区来看,现阶段已进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期,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积累,优势资源汇聚,城乡特色鲜明,产业基础夯实,具备了向更高发展目标迈进的条件。区委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准确把握我区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发展"工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功能区和滨河新城、生态古城""三区两城"功能区协调发展战略,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此,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立足现代城市经济引领区、城市建设管理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幸福生态宜居首善区"四区"定位,围绕工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功能区和滨河新城、生态古城"三区两城"的功能区战略,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结合基本区情,提出201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

外贸进出口增长8%

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

三、2018年工作举措

实现以上目标,既要把握""的大局和主基调,把风险研判得更深入,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全;更要在""上下功夫,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力争取得更好成绩。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创新驱动,放大平台载体优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现代服务业、工业、农业三大功能区建设为契机,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增强服务业持续贡献力。合理布局均衡发展商贸网点,重点推进吾悦广场综合体、豪雅幸福时代广场、苍梧春晓花漾街等项目建设,力争奥特莱斯购物公园项目早日开工,提升民主路老街内涵与品位,逐步达到商贸网点"东西均衡"的局面。集聚建设专业商贸市场,升级改造白虎山批发市场,建设四季农产品市场农汇馆项目,打造宁海汽车销售集群市场。做大做强做优楼宇经济,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激活辖区闲置商业楼宇,抓好海发众创空间、海州大厦等商务楼宇的建设,提高楼宇整体利用率和税收贡献率,着力打造一批税收"千万元级"楼宇。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态,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高端服务业态,加快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全面建成康缘医药智慧物流中心一期、板浦临港物流园一期,基本建成九州通医药物流、怡亚通供应链物流园,邮政邮区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天马云仓扩建工程,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利用云农电商等平台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全域旅游,围绕"一山一水一岛一古城"进行整合开发,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具有海州特色的休闲旅游品牌。

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围绕"工业强区"总体目标,着眼"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总体要求,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深入整合海州经济开发区"一区五园",年内完成海州工业园、新浦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工作,加速推进融合发展,着力做强海州工业龙头。建立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评价体系,推动"僵尸企业"清理,盘活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用地1000亩以上,为园区优质企业和新招引企业提供用地保障。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工作,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壮大园区企业体量。重点抓好长生云港、正大天晴冻干线技改等在手项目和千人生物医药等在谈签约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大新医药产业集群;推进中青创黑硅电池片、维德新材料二期建设,着力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加快推进青远智能装备、如年二期、天邦科技、长宁压力容器工业孵化器项目等建设,全面做强装备制造产业。规范企业申报项目资金审核流程,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各类国家、省、市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提质增效。

增强农业基础推动力。抓品牌创建,争创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新坝镇"花果香"特色小镇,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投入4000万元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打造新204国道都市农业产业带。巩固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准确把握农民与土地之间关系,筑牢土地"三权分置"基础。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实现抱团和捆绑式发展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和壮大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培养职业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实现绿色富民的重要载体,全年力争新增120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集聚式发展。深入开展各项改革试点,扩大村级集体股份制改革范围,新增24个股份合作制改革村。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新坝镇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改造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3.2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

(二)突出全域统筹,放大城乡区域协同优势,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加快"两城"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升级、环境改造提升和棚户区改造,提高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紧推进"两城"建设。开发滨河新城,将高铁商圈及周边片区融入新城开发,加快实施临洪、人民路、南极北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以月牙岛为生态绿核,启动实施环岛亲水栈道、道路提升、观景阁、林相改造等项目,布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快新磷矿化"退二进三"步伐,启动实施塌陷区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水杉路北延、污水管网等基础配套建设,推动商业中心等已建成公建项目投入运营,推动新型养老地产开发,有效吸纳人口向浦南新镇区集聚,加快打造颐养小镇。建设环锦屏山生态古城,加快朐山书院建设,启动全长7.2公里的锦屏山北绿道、健康步道建设,实施彩色森林改培工程;打通玉带河西段景观廊道,实施西盐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东风路东延工程,推进盐河南路南延、迎宾大道西延以及环山路提档工程,与现有路网形成生态古城环形路网。实施独立工矿区改造项目,启动经营性地块储备开发,加快打造"诗画锦屏"。加快古城复兴,打造中大街景点主轴线、幸福南路商贸服务主轴线,实施1934文化大院、建港指挥部、文庙复建等节点工程;孔望新城加快磨盘山等地块开发,推进朐阳公园、海州体育馆二期等项目建设。

加速城乡改造开发步伐。持续改善市政道路设施,投资1200万元对50条破损道路、街巷开展新一轮整治,改造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全面提档升级改造老旧小区,集中财力改造;3个相对集中的老旧小区,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从基础设施建设向人性化、个性化方面拓展。提升城区绿化覆盖率,启动瀛洲公园建设、林荫道路打造、道路交叉节点工作提档升级、园林绿化垃圾处理站建设等项目。对已建的部分游园改造提升,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游园一座。指导、监管恒大林溪郡、祥生苍梧春晓等13个居住区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社会绿化。加大污水整治工作力度,计划投入资金2000万元加大对宁海信息产业园、宁海工贸园污水管网的建设力度,实施大浦河、烧香河等河道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做好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探索实施村庄污水治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新改建新坝中路、板浦东周路等全长约83公里的农路32条、桥梁6座。推进房屋征收工作,实施4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征收面积150万平方米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生态创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落实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全覆盖。深入开展"无煤区"建设,重抓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开展大气污染问题企业专项执法。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严控城市扬尘污染,秸秆综禁工作实现零火点目标。加强沐新渠饮用水源保护区安全保护,继续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违规设施排查整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围绕省市区"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全面落实推进年度"263"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扩大森林栽植面积,三年内将林木覆盖率提升到35%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升级改造、添置环卫设施设备,加快推进住宅小区、商业街、集贸市场等群众集聚场所垃圾收集点、收集房等环卫设施新建和改建。指导涉农镇街按照卫生乡镇创建标准,进一步加大镇容镇貌、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加快乡镇环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推进违建分类处置,完善违法建设管控体系建设,强化网格化巡查,源头上治理,对安全隐患大、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重大项目推进、影响市容市貌的违法建设"零容忍"。打造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互联、工作互通、问题共解。

   (三)突出民生优先,放大公共服务供给优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突出重点、托住底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用实实在在的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保持就业稳定。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建立援助长效机制,重点突出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及时兑现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等直接关系创业者自身利益的政策。加大网上服务平台宣传推广,依托"海州人力资源"微信平台,为各类未就业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对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推动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发展,促成政府与民营资本共同参与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局面,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强化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保衔接工作平稳有序。加强征地社保政策指导,将征地社保资金落实到村民,确保被征地农民都能被妥善安置。强化社会保险征缴工作,落实企业"全员、足额"参保。严格保障性住房申报审核,建立健全保障对象申请审核制度、公示公告制度、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及住房与收入监控体系,了解和掌握保障对象情况,做到应保尽保,确保惠民政策惠及城市低收入家庭。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素质教育,新建、加固校舍面积11.4万平方米,完成3所学校异地新建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依托市直优质资源实施"1+N工程",实行"共同体+联盟"建立片区学科中心组,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教师交流巩固在20%以上;推广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比例达100%;推进"品牌+理念",加快薄弱学校快速提升。对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教育专项补贴和贫困家庭残疾人子女的教育补贴做到应发尽发。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按二级医院标准改扩建海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新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6个,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各位代表,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紧抓机遇,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努力实现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海州而努力奋斗!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