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6721-6 /2017-00035 | 分 类 | 其他 /决议 |
发布机构 | 海州区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
标 题 | 海州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
文 号 | 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二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海州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二)
海州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7年元月10日在海州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海州区经济信息化与发展改革局局长单新文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海州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的首战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按照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城市经济的引领区、城市建设管理的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幸福生态宜居的首善区”的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宏观下行压力和转型压力,引导产业提档升级,落实社会民生事业,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6亿元,同比增长9%,低于计划1.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9.7%,低于计划2.3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计划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2.3亿元,同比增长22%,高于计划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44.8亿元,同比增长21%,达到预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同比增长12%,高于计划1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4.8%,达到预期;
——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同比增长8.5%,达到预期;
——外贸进出口10.2亿美元,同比下降7.0%,低于计划10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37元,同比增长10%,达到预期;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同比增长10.5%,达到预期;
——全年新增就业人数3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完成年度计划。
2016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着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层次明显提升
牢固树立“项目为纲“工作理念,将重点项目推进作为经济社会工作的重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稳定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落实区四套班子成员“123”带队招商机制,启动招商顾问聘用制,专门聘请了三名热心支持海州发展的优秀企业家作为我区首批招商经济顾问,与深圳连云港商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全区共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131次,拜访客商736人,“请进来”活动452次,接待客商682人。抢抓“一带一路”招商机遇,在白虎山庙会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小商品博览会集中签约会,共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26.35亿元。截至目前,全区在手招商资源44个,在谈签约招商项目127个,总投资301.94亿元,项目数量较年初增加50个。签约项目46个,其中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5个。纳入市重点招商项目库项目25个,总投资96.98亿元,其中13个项目已实现开工。年内,实现总投资9亿元的苍梧春晓城市综合体项目由洽谈签约转开工,总投资15亿元的连云港(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长生生物制药等重点项目由洽谈转签约落户。
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坚持重点项目“周会办、月分析、季观摩”工作机制,出台年度重点产业投资项目考评办法,加强难题会办、跟踪问效和督导检查,扎实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区236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76亿元,其中107个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76.6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43.5%,较去年提高11.7个百分点;33个民生事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4.4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8.2%,与去年同期持平;49个城市建设类项目完成投资25.5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14.5%,较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47个房地产类项目完成投资59.5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33.8%,较去年降低15.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更趋合理。纳入市重点的18个项目完成投资42.8亿元,联瑞新材料年产3000吨电子级亚微米级球形硅微粉、光迅仪器仪表年产20万台(套)水表、热量表等11个项目实现竣工。正大天晴作为新医药产业支撑作用逐步增强、联瑞电子级亚微米级球形硅微粉技术稳据行业前列,利群城市综合体成功封顶,将带动海州东片区东盐河地区发展。原车管所地块苍梧春晓项目将成为继苏宁广场之后又一大型城市综合体,锦屏里·朐山书院开启了锦屏山北片区开发新篇章。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继续将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重点项目的有力推进保障了投资的高速增长。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2.3亿元,同比增长22%,投资增幅位居全市第1。从各产业投资看,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4.8亿元,同比增长21%,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3.6%。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87亿元,同比增长25%,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6.3%。从投资规模看,5000万元以上投资307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部投资的92.4%,大体量投资成为全区投资的主要支撑。
(三)着力于宜居空间打造,城市面貌更添魅力
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增加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升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满足群众需求。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推动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新建校舍9.7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1.3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地、塑胶操场2.2万平方米,完成校园绿化1.25万平方米,全区学校添置了3100余万元的教育技术装备。新浦实验小学、苍梧小学西校区、苏光中心小学分校区、草舍幼儿园、汪庄幼儿园等12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16所学校获评全国足球特色学校,9所学校、幼儿园获评“省级课程基地”、“省优质幼儿园”、“省健康促进金牌校”、“省绿色校园”称号,25所学校获 “省、市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4所学校、幼儿园获评“市书香校园”等市级称号。推进城乡教师流动交流,教师流动比例提高到25%。高分通过省、市两级教育督导,荣获 “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称号、“省社区教育示范区”、“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等称号。
医疗服务不断提升。抓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契机,不断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健康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海州区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实施方案(试行)》、《海州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在全市率先试点人员备案制管理模式,将市眼科医院人员总量控制数由65名核定为300名,其中备案制人员235名,解决了市眼科医院发展人才瓶颈。着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基层医疗单位全部加入市级大医院医疗集团(医联体),积极试点基层首诊制度;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完成20万份签约。完成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市眼科医院药品零差价销售。强化医疗基础建设,完成区妇幼保健体系达标建设、区疾控体系达标建设,新坝卫生院新院区建成启用;顺利转型新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浦南、中正2家镇卫生院。投资3亿元打造全市首家“医养结合”试点项目,一期开放床位142张,已入住37人。
社会保障不断提升。继续抓好扩大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积极扩大保障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成城乡职业技能培训4930人,其中城乡劳动者培训2850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培训1230人,创业培训850人。新增城镇就业30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50人,引领大学生创业400人。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发放社保补贴 2177.58万元,惠及全区灵活就业困难人员 5315人。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保政策,落实我区被征地农民1415人社会保障资金5213.42万元,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933人,参加城乡居保180人。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总人数185295人,参保率维持在99%以上,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为545元,其中个人筹资120元,各级政府补助425元。落实低保贫困扶助,累计发放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金2600余万元。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优化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布局,打造群众文化体育特色品牌,着力培育文化体育产业。海州画院、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等一批文化场馆建成投用,启动建设30家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区文化服务配套功能进一步增强。拍摄《双龙井》、《南山南·海州版》文化宣传片,编撰《海州名人》《海州清官》系列图书。成功举办春节民俗踩街活动、“中国梦.港城情”广场文化系列活动、“中秋情-海州梦” 等文艺展览展演活动500余场次。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成功创建第三批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完善海州区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成功通过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初步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海宁体育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是港城第一个使用功能覆盖所有人群的全人群示范体育公园。海州区金牌秧歌队获省首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群文团队称号。海州区代表队在2016年全国广场舞大赛总决赛暨中国广场舞公开赛荣获大赛特等奖第一名。
(五)着力于民生实事落实,群众生活更加便利
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强特色产业,做优品牌企业,夯实产业发展之基,提升产业在地区间的竞争力。
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业态。不断优化服务业层次结构,强化在全市的服务业核心区地位。提升传统街区,完成陇海步行街升级改造,打造智能化导购系统和诚信体制建设信息查询系统有机融合的智慧街区。加快城市综合体布局,力争利群综合体竣工营业,苍梧春晓商业部分全部建成,体育局和中医药学校地块、天然居地块成功招商。打造新的消费娱乐点,新风向影城一期营业,月牙岛汽车影院建成,双龙井文化园、盐河水上游船观光、锦屏里·朐山书院等新景点建成营业。优化全区旅游空间布局,积极构建以海州古城锦屏山片区为核心(海州古城、孔望山、桃花涧、石棚山),城区休闲度假购物区(民主路、盐河巷、陇海步行街)、乡村体验度假区(月牙岛湿地公园、林海湾都市丛林乐园、浦南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坝万亩现代农业园)、古镇特色文化区(板浦古镇)为串联的“一核三区多点”的旅游新体系。要着力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物流业,开工建设康缘仓储物流项目、邮政信息处理中心,建成板浦临港物流园一期工程,推动顺丰速递连云港中心、天马云仓二期、苏宁云仓投入使用,力争传化公路物流港项目落户,着力构建区域性智慧物流中心。
大力引导工业转型。有效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进一步落实培强培优企业行动计划,着力引导推进培强培优企业,尤其是正大天晴、日出东方太阳能、天明机械、鹰游集团、天马网络5家双培企业技改升级,做大做强。重点发展新医药产业,以正大天晴为带动,推进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制药研发生产、江苏联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斯凯瑞博国际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等一批项目开工投产。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加快完善海州工业园“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及园区配套,加快推进海州工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移动装备产业园、建筑科技产业园,新浦工业园西交大科创城、日韩工业园,宁海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建设,争取年内有一批重点项目进驻园区,实现特色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继续扩大“微贷宝”、“苏科贷”受惠面,为企业争取“苏科贷”1亿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统筹全区科技创新资源,重点推进众创空间以及园区建设,培育低成本、便利化的“众创空间”2家以上。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全年专利申请1000件以上,授权900件以上。
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覆盖率。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率稳定在90%以上。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宁海街道魏湾村、卞浦村、清河村等6个行政村2.3万亩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新增设施农业2000亩,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200人。全年新增家庭农场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做好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的嫁接,鼓励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农业电子商务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做大、做强、做优。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力度,实现产权交易品种全覆盖,提高产权交易额。抓好社区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对现有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实行规范化运行管理,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并实现年底分红。
(二)以建美城市为方向,统筹协调城市建管,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社会政策要托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公共资源均衡化,落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继续突出“质量提升”这一核心,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同类型城区先进行列。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加固校舍16万平方米。有重点、分步骤地调整教育布局,消除薄弱学校、消灭超大班额,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孔望山小学、凌州路小学、车站幼儿园、工人新村幼儿园、海州幼教中心、板浦中心幼儿园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孔望新城幼儿园、培智学校、向阳小学、新海实验中学解放路校区年底竣工,开工建设新坝中心小学、锦屏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解放路小学教学综合楼,90%的学校达省定现代化标准。深化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共建共享、互通互动,促进不同层级、不同学段、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学校之间的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乡师队伍建设,发放乡镇教师生活补贴,加快农村学校教职工之家建设,建立城乡学校帮扶制度,所有新招聘教师安排到农村学校。
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以建设“健康海州”为核心,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努力全方位保障全区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由2016年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层首诊制度试点,逐步推向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覆盖率达3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稳步扩大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年人均标准提高到60元。优化妇幼保健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免费婚检率达85%以上,免费为1000名适龄儿童开展预防龋齿治疗;免费为8000名农村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在全市率先打造县区级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推进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主城区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墙体、健身场所、城市自行车公交站点点面结合全覆盖,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小屋和健康自助检测点实现全覆盖。培育医养结合项目品牌,在眼科医院、养老护理院实现医养融合发展,力争入住率达30%。
提升社会保障力度。加大新一轮就业政策落实力度,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展城乡职业技能培训19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提升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85%。落实低保标准增长机制,缩小城乡差距,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住院“一站式”结算救助率100%。建立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制度,保障其生存发展权益。落实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医疗参保率100%。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以丰富城市人文内涵为主轴,保护和传承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搭建文化载体,繁荣文化事业。大力推进海州古城核心区建设,提档升级幸福南路特色街区和孔巷文化商业街区,加快建设朐山书院,打造双龙井特色文化园和盐河巷文化街区红酒公社项目,启动建设沈云沛陈列馆,逐步提升海州区文化馆、图书馆、双龙井游园、大华文化交流中心、海州画院、海州古驿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宣传展示海州历史文化。持续抓好《记忆中的海州》等文化系列图书的编撰、出版工作。充分利现有平台,组织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等“非遗”展演活动。
提升安全稳定水平。实施社会公共安全工程。加强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试点,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成“天网3期”监控系统工程,提升大锦屏山森林火灾防控能力,保障群众生活得安全、安心。扎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深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坚决防范和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和信访法治化,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做好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实现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共印950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