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6721-6 /2017-00084 | 分 类 | 其他 /决议 |
发布机构 | 海州区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
标 题 | 海州区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
文 号 | 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三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海州区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三)
海州区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7年1月11日在海州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全区财税部门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积极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基调不变,主动实施新常态下新举措,较好的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经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调整为31亿元。2016年实际完成31.4亿元,同口径增长4.8%,增幅居全市县区首位,税收占比90.8%,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01.3%。
经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32亿元。2016年预计完成29.9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93.4%,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2.1亿元。
当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转移性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30.7亿元,收入共计62.1亿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上级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等30.1亿元,当年支出共计60亿元。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2.1亿元。
(二)区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经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调整为18.7亿元。2016年预计完成18.9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01.1%。
经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28.9亿元。2016年预计完成26.8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92.7%,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2.1亿元。
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45.6亿元,收入共计64.5亿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等35.6亿元,当年支出共计62.4亿元。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2.1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经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5亿元。2016年预计完成4.6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92%,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0.4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经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算调减为0。
因上级补助支出还在陆续下达,市与区财政结算工作尚未结束,现在报告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与决算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化,届时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
截止2016年底,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预计为12.7亿元,预计债务率为23.5%,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2016年财政预算工作主要内容
(一)难中求进,依法聚财,提升经济发展实力
夯实财源基础,力保收入目标。加强税源监控,突出重点行业、企业税收征管。及时跟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抓住“营改增”前的关键节点,组织纳税清查,开展税收清欠清收,清缴入库税收约2.3亿元。发挥综合治税平台作用,利用各项风险指标,加大纳税评估和稽查,建立社会税源监管网,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协税护税入库税收近3亿元。加强辖区企业排查,建立企业税务变更、迁出核实等机制。强化建安房地产项目管理,多途径采集信息,抓好零散税收征管,全面推进门临税款委托代征,代征点由6个增加到13个,确保税收应收尽收。
放大优质税源,力保财源建设。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年为正大天晴、太阳雨等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197个,申报资金近9000万元。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众创空间等发放“科技创新券”1210万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微贷宝”、“苏科贷”等帮助众沃太阳能、信合钢结构等30余家企业获得贷款过亿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拨付工业科技发展专项资金481万元,联瑞新材料等企业获得企业技术创新奖励。投入文化产业引导和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等675万元,支持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深入太阳雨、天明机械等企业,为企业用足、用好、用活财税政策提供服务。
(二)科学调度,统筹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重教育,保障教育优先投入。全年教育支出9亿元,较上年增长14.5%。足额安排生均公用经费4993万元,小学和初中分别提高到每生725元、1025元,高中和职业中专提高到每生800元。拨付8000万元支持海宁中学等学校新建加固校舍11万平方米,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水平。拨付贫困生补助专项经费868万元,全年受助学生达15864人次。按照人均不低于260元的标准,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贴850万元,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安排教师培训经费200万元,累计培训10258人次,提高师资水平。
惠民生,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筹集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社保资金4380万元,人均筹资标准分别提高至545元、115元和545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放低保、优抚等各项民生保障补助资金6420万元,保障社会红利覆盖弱势群体。拨付6035万元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拨付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3000万元,为基层社区提供财力保障。
兴农业,三农基础更加夯实。争取涉农资金1.7亿元,支持三农发展。通过“一卡通”发放农机购置等涉农补贴6385万元,确保农户应得的实惠“不打折”。拨付移民资金3500万元,落实水库移民后续政策。投入1900万元新建农桥56座、修建农村道路27条,改善农民出行环境。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984万元,保障基层组织平稳运转。赔付农业保险448万元,惠及农户6600余户,提高农户应对风险能力。
促和谐,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投入近1亿元用于综合整治,新建改造公厕456座,升级改造16家菜市场,方便居民生活。投入1500万元开展22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15条破损道路及30条背街小巷整治,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推进“绿色海州”建设,拨付700万元实施樱花园等43个游园提升工程。投入1400万元购置农村环卫车辆89台,新建6座农村垃圾中转站,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支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33万元用于新204、310国道建设。累计投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经费4.8亿元,打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兑付铸造厂、烟草巷等地块拆迁款4.7亿元,支持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拨付文化经费474万元,开展各类创意文化活动和新改建文化设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拨付“天网2期”工程及新东、市东等派出所新建扩建经费750万元,保障平安海州建设。
(三)突出重点,激发活力,稳步推进财政改革
完善预算编制体系。推进全口径预算编制,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内容,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全面推行镇街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编制完整性、准确性、严肃性。提升信息公开质量。进一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除法定公开事项外,54家部门首次公开会议费、培训费,打造阳光透明财政。深入开展绩效评价。开展财政扶持现代农业等4个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强化支出效果应用,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评价资金达9929万元,涉及135个单位及项目,其中85个评分结果为优秀。推进公务卡改革。加快推进公务卡调试,10月份试运行的8家单位300多张公务卡投入使用,提高公务开支透明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对往来结余资金清查力度,盘活2.3亿元,为民生支出提供财力保障。
(四)多管齐下,重效提质,大力增强管理水平
严格支付环节审核。全年审核支付资金26.7亿元,加大对差旅费、会议费支出审核力度,出台《海州区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规范报销程序。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继续实施限额管理,加强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监控。加大政府债券争取力度,置换债券1.22亿元用于化解海州工业园等单位存量债务,新增债券2亿元投入锦屏磷矿棚户区改造等6个公益性项目,缓解资金压力,降低偿债成本。建设资产信息平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强化国有资产动态监管。全区近180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资产系统平台管理,入库固定资产12.76亿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评审管理成效显著。建立健全评审报告内部复核机制,完善评审项目档案管理,规范项目实施,节约财政资金。全年评审城区建设、城市改造等重点项目409个,报审价22.1亿元,累计核减工程资金1.9亿元,核减率达8.6%。规范政府采购程序。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流程的通知》,细化采购方式,缩短采购时间。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等8个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全年累计采购金额近1.3亿元,资金节约率达到14%。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对44家单位开展置换债券、财政资金安全和环保专项资金等28项检查,对发现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加大争取资金力度。用足用好各类扶持政策,全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1亿元,缓解财力紧张压力。开展财政惠民政策宣传。发放宣传手册1100余份,接受群众政策咨询,践行政策为民、政策利民的财政服务宗旨。
总体来看,2016年全区财政各项工作取得稳步发展,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财政收入放缓与财政刚性支出增长的矛盾突出,财政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积极加以解决。
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7年全区财政预算安排和财税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区委决策部署,坚持强化预算执行,提升管理绩效,深化财税改革,推进信息公开,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考虑“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因素,2017年全区财政收支计划和区级预算收支草案安排如下,提交大会审议。
一、全区财政收支计划
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9.5亿元,同口径增长8%。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9亿元。
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转移性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28.3亿元,收入共计58.7亿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上级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28.8亿元,支出共计57.8亿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
二、区级预算收支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情况。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5亿元。加上预计上级补助收入25.1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2.6亿元、上年结余结转2.1亿元、地方政府转贷一般债务收入1.1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来源58.5亿元。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情况。上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来源58.5亿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31.3亿元,补助下级支出0.2亿元,地方政府转贷一般债务支出1.1亿元,2016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5.9亿元,其中,当年财力安排13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草案
2017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9亿元,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等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草案
2017年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6000万元,为国有企业上交净利润。按照以收定支原则,全部安排支出。
三、地方政府债务说明
拟定2017年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预计为12.7亿元,与上年持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四、2017年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
2017年是国家实施“十三五”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常态、新机遇和新挑战,按照“培财源、抓增收、促改革、惠民生、强管理、防风险”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开拓财源,财政增收上寻求突破
继续把加强组织收入作为第一要务,以提高收入体量和质量为核心,努力降低“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的影响。完善综合治税体系,强化税收征管清缴,抓实房地产建安项目管理。建立协税护税长效机制,实现部门衔接无缝隙,税源管控无盲区。落实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点对点精准服务。建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库,加强对税源大户动态监控,查找税收风险点。继续安排工业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二)科学统筹资金,服务发展上追求高效
优化教育投入机制。按标准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落实薄弱学校校舍维修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支持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安排贫困生补助371万元,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问题。继续安排乡村教师生活补贴900万元,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各项提标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医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年人均标准提高到60元。统筹资金推动机关养老保险改革顺利实施。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减轻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持续加大惠农力度。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完善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继续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连片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力促城区环境改善。落实市容环卫长效管理办法,保障“3+X”综合管理模式及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按照同区域、同身份、同岗位相同标准的原则,足额安排保洁员及协管员工资1620万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市政管网改建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三)硬化预算约束,财政改革上力求稳妥
强化预算编制执行,扎实推进信息公开。实行零基预算,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细化项目预算编制,调整公用定额标准,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强化预算约束力,严控预算追加。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建立信息公开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公开质量和透明度。规范支出绩效评价,加强债务风险管理。选取城市建设等区级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加大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全面动态监控政府债务,有效防范降低风险。申报置换政府存量债务1.8亿元,严格执行置换标准,确保存量债务化解到位。建设公益性项目数据库,筛选优质项目分配新增债券,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还款压力。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国库支付改革。结合“营改增”政策重新划分镇街收入范围,出台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方案,在保证既得利益的情况下,增量财力适当向基层倾斜,提高财政保障运行和服务发展能力。全面推行公务卡,实现公务消费透明化,实施支出动态监管。
(四)推进依法理财,财政管理上务求增效
强化政府采购执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将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和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全部纳入。加大政府采购执行与预算编审衔接力度,增强政府采购预算严谨性。拓宽采购渠道,推行网上商城采购,打通政府采购和社会网购的通道。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加大与预算、财务、政府采购结合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长效管理和定期清查制度,强化动态管理。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加大投资评审力度。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实施日常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重点关注民生等领域的资金使用,确保资金安全与效益。落实投资评审绩效考核办法,防范评审风险,加大对城区建设等重点项目的评审力度,提高项目报审价核减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力向上争取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定期清理机制,统筹资金重点投向民生和重大项目等领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缓解支出压力。加大争取资金力度,把好信息收集、项目编报、争取资金和资金监管四个关口。规范财政支出程序,加快引导PPP项目运行。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依托会计集中核算,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规范报销和支付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打造财会“大服务”团队。积极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尝试,筛选优质项目启动试点,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减轻资金压力。
各位代表,2017年财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决心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完成全年各项财政收支预算任务,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更高水平的崛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