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6719-5/2020-00032 | 分 类 | / 通知 |
发布机构 | 海州 | 发文日期 | |
标 题 | 海州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
文 号 | 无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海州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海州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财税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决议精神,围绕高质发展目标要求,迎难而上创新作为,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一)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9亿元,增长6%,完成调整预算的101.1%。剔除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增幅约为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36.8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6%,预计结转下年支出1.69亿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1.0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2%,预计结转下年支出0.59亿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93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0.93亿元。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8.76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8.49亿元,当年收支结余0.27亿元。
(二)区级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1.97亿元,增长3.1%,完成调整预算的1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33.3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2%,预计结转下年支出1.69亿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9.3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预计结转下年支出0.59亿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93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0.93亿元。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区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8.76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8.49亿元,当年收支结余0.27亿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截止2019年末,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预计为25.0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3.96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1.1亿元。
2019年财政决算正在进行中,待决算正式完成后,上述预算执行情况还会有一些变动,届时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19年主要工作
(一)聚焦经济形势,实现收入稳中有进
一是严抓目标落实。制定镇街(园区)收入进度与财力结算挂钩办法,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细化培育楼宇经济、发展总部经济等6方面奖惩激励措施,加强建安、房地产业税收管理,提高镇街(园区)抓税源培育的积极性。二是牢抓综合治税。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税工作的意见》,建立财政、税务等30余家单位综合治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级金库税款维护,实现职责清、税源清,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细抓收入征管。加强重点税收监控,实现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的立体化监管。对房地产、大型商贸等重点行业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进行纳税风险评估和应对,全年完成609户企业风险应对,入库总税收7500万元。强化欠税清缴管理,全年清理陈欠税款2000余万元。加强个体及零散税收征管网络建设,新增朐阳街道、幸福路街道2个税收委托代征点,实现镇街(园区)全覆盖。
(二)聚焦发展大局,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积极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解读,深入正大天晴、天明机械等区重点税源企业走访调研,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全年减轻企业负担约6亿元,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二是加强争取资金力度。深入研究和梳理上级各项扶持政策,准确把握资金投向,筛选全区重点项目,认真做好项目前期谋划,将优质项目做好整合拼盘,增强项目申报的可行性和竞争力。全年争取棚改专项债券、上级补助等各类资金37.4亿元,有力支持棚改旧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等行动部署。三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落实支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政策,拨付企业奖补扶持资金4700余万元,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安排产业发展资金3742万元,支持楼宇经济、服务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招引等。发挥“苏科贷”等资金池作用,为29家企业发放贷款1.09亿元,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四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推动全市首家“政银担”合作模式落户我区,为88户企业(农户)提供近亿元贷款担保,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城区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个项目运用PPP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缓解支出压力。
(三)聚焦民生热点,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优先支持教育事业。拨付资金2.3亿元,新建东辛幼儿园、新海小学和太平小学教学综合楼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安排弹性离校资金300万元,支持教育服务提升。落实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收入增长联动机制,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拨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7705万元,实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八连调”。筹集资金1.86亿元,做实区属全额单位应负担的职业年金,确保职工个人利益。支出7500万元,实现市区公积金和房贴标准“同城同待遇”。拨付医疗卫生经费1.2亿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安排购买养老服务经费300万元,约6000名特定人群享受服务。投入2728万元支持生态殡葬改革。发放各类优抚对象补助金3388万元,保障退役军人权益。支持城市书房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海州”品牌。三是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投入各类资金12亿元,推进棚改旧改和安置房建设,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污水管网建设,改善市民生活居住环境,助推文明城市创建。拨付环卫经费1.8亿元,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为创卫长效管理机制提供资金保障。投入1.5亿元用于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关闭搬迁、污染防治攻坚、黑臭水体整治等,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落实乡村振兴支农政策。拨付专项资金3.6亿元支持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投入1.6亿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示范园、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落实产业扶贫。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村道17千米。强化涉农资金平台管理和应用,监管资金8亿元,以精准监督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拨付村级组织运转和31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补助资金1713万元,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服务硬实力。
(四)聚焦改革创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深化零基预算,强化绩效目标与预算管理流程的对接,37家部门编制项目绩效目标,覆盖率达到80%。开展校安工程、社区为民服务等重点支出绩效评价,涉评资金规模2.6亿元。二是深化会计核算体制改革。有序推进120家预算单位完成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信息平台顺利上线,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更安全、更规范。三是促进资金效益提升。政府采购逐步实现“管”和“采”分离,全面启动“网上商城”和“网上竞价”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全年资金节约率达14%。强化项目评审限时办结,公开承诺评审时间缩短40%,累计核减2.1亿元,核减率10.6%。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一般性支出压减10%,全部投入“三保”支出、支持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四是加强资产监督管理。首次编制国有资产报告,对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切实把好国有资产的入口关、使用关、出口关,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五是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强化债务监管,依托“债务监管平台”和“综合监管系统”,实现全区债务实时、动态、在线监测。不断加大化债力度,逐月排定偿债计划,加快债务化解,政府性债务率大幅度下降,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积极包装政府投资项目,加大政府债券争取力度。
一年来,全区财政平稳运行,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受政策性减税降费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刚性支出增长的矛盾突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0年预算草案
2020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部署,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转变理财观念,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实现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全区预算收支草案
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39.11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38.44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37.3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0.93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0.73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5.47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5.1亿元。
(二)区级预算收支草案
1.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2020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3.29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34.94亿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草案
2020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36.83亿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草案
2020年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0.93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0.73亿元。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2020年区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5.47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5.1亿元。
四、2020年工作主要措施
(一)突出财税重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突出稳增长的总目标,细化目标责任分解,落实财力结算与收入进度挂钩、财力奖惩与综合治税成效挂钩的“双挂钩”机制,健全将存量建筑业税源下划镇街(园区)的管理体制,激发各载体单位培育税源抓收入的主动性。抓好收入运行监测分析,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减税政策、重要指标和重点企业等的新趋势、新变化,为做优税源建设和税收征管提供依据。加强综合治税工作举措,推进涉税信息共享和涉税事项联动监管。开展专业市场整治,完善个体税收征管模式,加大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税收维护,增强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管控,持续做好欠缴税款清理,有效控制税收源头,推进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二)立足财源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全面落实“三区两城”发展战略布局,全力支持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技改奖励资金、产业引导资金、创业扶持资金等杠杆和导向作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培育壮大重点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夯实财政收入基础。支持产业园区加快完善管理体制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和招引企业水平,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强政银企联动,积极引导财政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认真研究国家及省市重点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趋势,做好项目筹划,加强项目申报和跟踪力度,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补齐发展短板,保障民生持续改善
优化支出结构,一般性支出压减10%以上,严控“三公”经费,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补足民生短板。全力保障教育、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好惠农富农政策,加大扶贫投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四)深化财政改革,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严控预算调整事项,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健全全口径预算编制体系,规范预决算信息公开,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实现全方位、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管理,形成安全高效的电子化支付体系。全面完成会计核算体制改革,落实会计主体责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逐步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实行四本预算、项目绩效目标与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三个全覆盖,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全面规范举债行为,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严格控制债务增量,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库建设储备力度,积极争取新增债券,为“三区两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各位代表,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上下同心,迎难而上,有效提高科学理财能力,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推动海州区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