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671915/2022-00009 | 分 类 | / 报告 |
发布机构 | 海州 | 发文日期 | |
标 题 | 海州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
文 号 | 无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海州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三)
海州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财税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和深化财税改革等工作,增强履行重大决策部署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贡献财政力量。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亿元,增长12.6%,完成年度预算的10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0.3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8%。
2. 海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海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海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17亿元,同口径增长17%,完成年度预算的10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5.9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8%。
(2)海州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海州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0.32亿元,同口径增长16.3%,完成年度预算的11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2.9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1%。
3. 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3亿元,同口径增长3.3%,完成年度预算的10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6%。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4.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7.9%。
2. 海州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海州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3.9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8.8%。
因镇街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海州区数据即为海州区本级数据。
3. 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0.4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8.7%。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5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0.83亿元,完成预算的99.8%。
因高新区和海州区镇街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区数据即为海州区和海州区本级数据。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08亿元,完成预算的105.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4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6%。
因高新区和镇街无社保基金预算,全区数据即为海州区和海州区本级数据。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 全区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截止2021年末,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3.1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9.31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3.8亿元。
2. 海州区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海州区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截止2021年末,海州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2.4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8.66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3.8亿元。
(2)海州区本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截止2021年末,海州区本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0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1.25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3.8亿元。
3. 高新区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截止2021年末,高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0.65亿元,均为一般债务。
2021年财政决算正在进行中,待决算正式完成后,上述预算执行情况还会有一些变动,届时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1年主要工作
(一)全力以赴做大综合财力,夯实服务大局之基
抓牢收入组织。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定期召开综合治税月例会,分析研判收入形势,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开展拉网式税源排查,严防税收“跑冒滴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出租出借行为,做大非税收入,对冲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压力。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12.6%,总量稳居全市第一,税收占比和增幅均居全市前列。
强化向上争取。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完善“财政主力、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资金争取机制,梳理扶持政策,找准我区发展的契合点,努力将政策信息变成项目、变成资金、变成生产力。全年向上争取财力奖补、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超30亿元,同比增长11%,缓解区级财政资金压力。
加强资源统筹。强化协调对接,推动15个已挂牌出让地块出让金返还,增加政府性基金财力11.33亿元。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统筹使用力度,全年统筹4.2亿元,确保更多财力用于区级重点支出需要。
(二)积极有为落实财政政策,聚拢支撑发展之力
顶格落实减税降费。组织开展财税政策进企业、进社区、进镇街、进电台等“六进”活动,全面宣传小规模纳税人增值起征点提高等各项优惠政策。为楼宇经济、电商发展等优惠支持政策提供资金保障,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跟踪监督政策执行情况,确保企业尽享税费政策红利,全年为企业减负约5亿元。
支持创新发展战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综合运用专项资金、政府债券、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打好政策“组合拳”。累计投入各类引导资金近1.9亿元,支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并举的产业布局发展。深化政银企合作,225家农业经营主体获批“政银担”贷款2.5亿元,32家科技型企业申报“苏科贷”1.1亿元。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撬动银行授信1亿元,全市首家开展“政采贷”合作模式,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强化。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财政工作总基调,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202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下降35%,一般性支出压减10%。强化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全年盘活整合资金8.1亿元,支持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三)精打细算保障民生实事,践行为民理财之责
加大基本民生投入。坚持把保障民生支出摆在首位,用“真金白银”兜住民生“底盘”。2021年,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领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足额落实各学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十连涨,特困群体应保尽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力度持续加大,主城区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加强基层运转保障。坚持把保基层运转作为“三保”的重中之重,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加强往来款拨付调度,完善保障基层运转制度体系,制定基本财力保障奖补办法,保障基层运转经费和社会公用事业经费等足额落实到位,全年累计调拨资金8.2亿元,支持基层财政良性运转。
保障急事要事推进。强化财政资金统筹能力,拨付1.1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更新。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投入4.9亿元,推动镇村污水治理、城区雨污分流、浦南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补足民生短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拨付3.5亿元,促进都市农业高效高质发展,建设“四好”农村路和高标准农田,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立应急响应资金保障机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安排防疫经费7000余万元,保障核酸检测、隔离点建设和疫苗接种等支出需要。投入2.3亿元,支持创文创卫,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多措并举深化精细管理,增强财政治理之效
守牢风险底线。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关系,全面完善债务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着力防范基层财政风险。健全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持续推动平台公司置换高成本债务,平均融资成本下降1.56个百分点。严格落实债务化解方案,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政府债务总量保持在合理区间,政府性债务率逐年降低。
夯实管理基础。深入推进零基预算,加强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部门项目绩效目标编制率达100%,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目标编制纳入试点,财政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全覆盖。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开展违规发放津补贴、粮食专项资金等检查,确保各项重大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把好财政资金使用关口,政府采购全年采购金额2.74亿元,节约资金3600万元,资金节约率11.6%。项目评审全年审核项目金额25亿元,核减2.5亿元,核减率10%。
提升改革活力。启动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制度+技术”的管理新机制,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决算等闭环管理。完善镇街财政分配体制,财权与事权进一步匹配。出台两区融合发展财政体制,促进两区融合发展、互利共赢,实现“1+1>2”的叠加效应。发挥财政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惠企利民的作用,加强资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实现“快、准、严”目标,支出进度达98.8%,位居全市前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刚性支出需求持续增长,收支矛盾加剧,财政运行“紧平衡”态势进一步凸显;预算执行中部分项目支出进度偏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担当作为,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2年预算草案
2022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区委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发展和改革创新为引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60.4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52.6亿元。
2. 海州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海州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2年海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42.6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47.9亿元。
(2)海州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2年海州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32.1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45.3亿元。
3. 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2年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17.8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4.7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2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25.18亿元。
2. 海州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2年海州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25.03亿元。
镇街无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海州区数据即为海州区本级数据。
3. 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2年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0.15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1.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2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0.8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0.55亿元。
2. 海州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2年海州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0.6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0.4亿元。
镇街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海州区数据即为海州区本级数据。
3. 高新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2年高新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0.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0.15亿元。
(四)社保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2022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6.33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6.1亿元。
高新区和镇街无社保基金预算,全区数据即为海州区和海州区本级数据。
四、2022年工作主要措施
(一)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涵养优质税源,支持打造智能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电商直播等服务业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部门横向联合、镇街纵向联动的“大财税”工作机制,提升综合治税水平。依法挖掘增收潜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咬定全年收入目标,全力以赴打好“增收”硬仗,确保财政收入稳预期、有质量、可持续。
(二)强化向上争取,着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坚持把向上争取资金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依托“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交通、环保、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一批对上争取项目。围绕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投向,多部门联动,谋划筛选更多前期手续完备、建设条件成熟的项目,争取更多新增债券额度支持。加快推进棚改地块挂牌出让,缓解债务化解和国企平台资金压力。
(三)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严格执行“零基预算”,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筑牢“三保”底线,严控“三公”经费,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充分挖掘闲置资源潜力,加强财政资金整合和清理盘活,统筹资金确保预算落实。解决民生所需、民生所求,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交通质量、改善基础设施、落实社会保障、强化应急救援、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城市等重点民生领域着手,确保民生保障持续有力。促进提质协调发展,支持“清水进城?碧水畅流”行动,全面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推进镇村污水治理、城区雨污分流等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项目建设。
(四)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完善现代财政制度
深入推进高新区和镇街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机制。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支出进度,减少资金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等现象。落实直达资金常态化管理机制,确保资金精准规范、安全高效拨付到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建立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相挂钩机制,进一步将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将财会监督理念深度融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项目评审、政府采购和资产、会计、绩效管理等财政主体业务,实施动态监督、闭环管理。
(五)坚持疏堵结合,着力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部署,压紧压实隐性债务化解责任,进一步降低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加强全口径债务管理风险预警。加强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区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现财政资金“花得其所、用得安全”。
各位代表,2022年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上下同心,迎难而上,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高科学理财能力,为践行“两争一前列”,在新征程新阶段谱写“强富美高”新海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