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索 引 号 0142671915/2025-00003 分 类 / 通知
发布机构 海州 发文日期
标 题 海州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文 号 无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有效

海州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海州 发布日期:2025-01-21 09:37 阅读次数:

区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三)

 

 

海州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18日在海州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海州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提请区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区财税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连云港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保持必要支出规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事业稳定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 全区执行情况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2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9.1亿元,完成预算的98%

2. 区本级执行情况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1.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1.29亿元,完成预算的97.7%

3. 高新区执行情况

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8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1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 全区执行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0.76亿元,完成预算的85.9%

2. 区本级执行情况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9亿元,完成预算的76.9%

3. 高新区执行情况

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7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零。(根据苏财办〔202234号文件要求,原编列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科目已转列一般公共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7.09亿元,完成预算的97.9%;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6.84亿元,完成预算的99.7%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全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8.83亿元,其中:区本级39.37亿元、高新区1.07亿元。年末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8.03亿元,其中:区本级38.57亿元、高新区1.07亿元。政府债务余额均控制在法定限额内。

目前财政决算正在进行中,待正式完成后,上述预算执行情况还会有一些变动,届时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全区财税部门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和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指导下,积极应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扛牢三保保障政治责任,兜牢兜实民生底线,确保财政总体平稳运行。

(一)开源节流,有效应对财政紧平衡

一是抓紧抓实组织收入。坚持财税协同、镇街园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税源建设,稳存量、促增量,及时解决税收征管中存在的堵点难点,提升组织收入效能。落实非税收入项目清单制,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29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32.91亿元,税收占比79.7%二是全力向上争取资金。发挥上下联动、横向协同资金争取机制作用,紧盯中央省市资金投向,特别是超长期国债等政策,优中选优、加速储备一批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抢占争资先机。全年累计向上争取各类补助和政府债券等资金25.9亿元。三是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多措并举稳收入、控支出,加大暂付款清理、非税统筹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预算项目支出等,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全年压降非刚性支出2亿元,节约政府采购资金2052万元,节约率11.94%,核减评审项目资金18943万元,核减率12.6%

(二)精准施策,推进经济发展稳增长

一是加强培植涵养财源。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0.75亿元。安排各类奖补资金0.93亿元,大力支持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抢抓两新政策机遇,争取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等超长期国债1060万元。二是用好财政金融工具。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政策工具,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成功申报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929万元,为企业科技转型发展争取苏科贷等低息贷款2.12亿元,发放441家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4.37亿元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政府采购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采取预留份额、履约保函、价格评审优惠、投标保证金减免等措施,累计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1.28亿元,占采购总额的84.29%。全面推行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服务民生,答好理财为民基础卷

一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投入教育经费16.42亿元,积极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全力保障教育重点工程实施。加大助学力度,以助学金、免学费等方式资助学生945万元,受益1.3万人次。落实双减及课后服务保障政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障水平,全年投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资金2.48亿元,受益达42.36万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02亿元,惠及群众4.9万余人。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拨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尊老金、困境儿童生活补助等各类补助金1.52亿元,惠及3.58万人次。拨付1.77亿元保障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等重点服务项目,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效。三是加强市政基础建设。安排2亿元支持地下管网、城区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强化环卫长效管理机制资金保障,统筹环卫经费2.7亿元,提升城乡宜居水平。四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振兴资金与预算内涉农资金衔接工作,安排3.2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和管护、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统筹1.89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优化管理,探索提质增效新路径

一是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统筹各类收入,打破基数观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构建应保必保、该压尽压、讲求绩效的预算分配机制。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细化支出项目类别,按运转类、特定目标类等分类编制项目预算,让财政资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开展预算单位绩效目标自评工作,建立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完成2024年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提升资产管理质效。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常态化开展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工作,充分运用融、租、转、收等多种路径,通过市场化手段努力实现资源资产价值最大化。2024年全区共盘活资产393项,项目金额97.06亿元,完成盘活目标的105.5%

(五)强化防范,守好财政运行安全线

一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落实政府债务偿还资金来源,统筹财力全力保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需求,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推动棚改贷纳入法定债务,申请特殊再融资债券1.14亿元,实现隐性债务清零。二是稳步推进财政监督。牢固树立大财政理念,构建大监督格局,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强化财经纪律约束,聚焦财政、财务、会计领域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高质完成地方惠民资金等领域35项财政监督检查,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三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构建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测、应急处置的三保管理体系,全年三保预算29.67亿元,支出28.85亿元,执行率达97.2%

当前我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依然面临很大困难与挑战。

一是当前宏观经济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财政增收动能不足,区级财力增长仍然滞缓;二是三保等刚性支出规模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三是债务规模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多因素影响综合财力规模,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任务依然艰巨。对此,我们将继续强化责任担当,坚守底线思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相关会议部署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统筹好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兼顾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集中财力办大事,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州新实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1.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43.35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53.81亿元。

2.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3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45.77亿元。

3. 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14.79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5.05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草案

1.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草案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14.24亿元。

2.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草案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14.07亿元。

3. 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草案

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0.17亿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全区(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7.73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7.25亿元。

四、2025年工作主要措施

(一)聚焦财源建设,夯实财政资源保障基础

坚持涵养税源与税收征管两手抓,打好减税降费、财政奖补、财政贴息等惠企助企组合拳,支持数字经济、新医药等产业和人才发展。紧盯财政运行态势,加强收入形势分析,进一步压实综合治税机制各方责任,加强非税收入征收计划编报工作,确保应收尽收。全力向上争取,把握国家政策窗口期,紧盯专项债、土储债、置换债以及超长期国债等资金投向,提升项目争取力度。深度盘活资产资源,以全面摸清家底,深化盘活利用,完善科学监管为目标,严格开展资产全面清查和问题整改工作。加强新增资产管理,杜绝产生低效无效资产。

(二)坚持有保有压,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入

推动过紧日子走深走实,加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非刚性、非急需资金监控力度,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严格落实无预算不采购”“不得超预算采购规定。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防范债务风险支出。加强项目进度把控,及时收回执行率低下项目资金,统筹用于重点项目支出。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保障重大政策、重要改革、重点项目落地,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推进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将绩效目标编制、运行跟踪、绩效评价等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减少资金闲置、损失浪费等现象。落实预算单位事前绩效评估主体责任,推动绩效管理关口前移。选取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调整重要依据。

(三)主动担当作为,推动财政政策落地见效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企业发展类专项资金保障,推动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发展,切实增强地方企业造血能力。继续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用活用足苏科贷”“政银担、产业基金、财政贴息等支持政策,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等要素,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资本、国有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城中村改造等行动,提高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四)突出公共导向,着力保障民生事业改善

完善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坚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落实和完善稳就业政策举措,继续执行稳岗补贴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财政补助政策,全面增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优抚对象等群体兜底保障,推动完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特色文体事业发展,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五)注重提质增效,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牢固树立大财政理念,开展科学监督、依法监督,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有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支付效率。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巡视和审计整改意见,持续加强债务风险管控,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围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保可用财力和预算执行、库款保障水平等指标,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确保库款规模控制在合理区间。

各位代表,2025年,我们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财政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定信心,实干担当、勇毅前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推进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州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