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分 类 | /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
标 题 | 孔望山景区简介 | ||
文 号 | 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孔望山景区简介
孔望山景区简介
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为历代游客所景仰,于2004年1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评定并批准为4A级旅游景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望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盐河南路198号,距市区4公里,占地73公顷,海拔123米,集道教、儒学、佛教文化于一身,是连云港市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
山上苍松翠柏,怪石嶙峋,植被种类丰富,树种达30多种,更有多种名木古树,被称为连云港市植物园。孔望山人文景源丰富多彩,是中国文化史册上的一座千年奇山,山中的龙洞庵、龙洞题刻群、汉代圆雕石象、石蟾蜍、杯盘刻石、乘槎亭和被誉为“九州崖佛第一尊”的孔望山摩崖造像精彩纷呈。
孔望山摩崖造像比敦煌石窟造像还早200年,证实了以孔望山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被誉为“中华国宝”。画面中的“涅槃”图、“舍身饲虎图”、“叠罗汉”杂技表演等形式各异,古拙生动,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1980年6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先生,来连考察,首次指出孔望山摩崖造像含有佛教的内容,是现存较早的摩崖石刻。1981年4月连云港市博物馆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关于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小型展览,并由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举行了高层次学术座谈,形成了孔望山摩崖造像属东汉晚期作品和有佛、道内容、人物的汉式冠服、汉画像石式雕刻技法的主流意见。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将孔望山摩崖造像公布为全国第三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山顶的杯盘石刻上存有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王徽“启”字,引世人关注,孔望山就是禹之子夏启面向东方大海,祭告祖先的地方。山东侧的龙洞庵始建于唐,原称龙兴寺,庵内的唐宋古柏、流苏树郁郁葱葱,生气勃勃,与红色庵堂相映生辉。流苏树每年4月开花覆霜盖雪,已有800多年历史,为远近游客所向往。
巧夺天工的龙洞,神奇美丽的传说,具有历史意义的名人遗迹,使这块素有“华夏第七十一福地”美名的圣山享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