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6719-5/2017-00031 | 分 类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海州区卫计局 | 发文日期 | 2017-08-04 |
标 题 | 关于加强海州区水痘监测与报告工作的通知 | ||
文 号 | 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关于加强海州区水痘监测与报告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海州区水痘监测与报告工作的通知
辖区各市直医疗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各民营医疗机构:
根据市卫计委《关于转发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加强水痘监测与报告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连卫办疾控〔2017〕9号)文件要求,自2017年7月1日起,按照丙类传染病监测和报告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水痘监测与报告工作。具体工作要求见《江苏省水痘监测方案》(见附件)。
近年来,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年增加,且多发生于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为提高水痘监测敏感性,提升疫情综合防控能力,有效避免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护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对此项工作作如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全面开展培训
水痘已连年位居全省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位,开展水痘监测与报告,对于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有效处置突发疫情、避免疫情扩散蔓延、组织实施水痘疫苗免疫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江苏省水痘监测方案》,全面开展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项培训,确保此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明确职责,及时报告疫情
各级医疗机构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医防合作,共同做好水痘监测与报告工作。医疗机构负责水痘病例的诊断、报告,协助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严格按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区疾控中心负责辖区范围内水痘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指导和参与水痘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并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督导和评价。
三、强化防控,规范处置疫情
各单位要提高水痘监测的敏感性,对于水痘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对于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的疫情,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可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水痘疫苗的应急免疫工作,并报区卫计局备案。区卫计局将定期开展督导和评估,并将水痘监测与报告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附件:江苏省水痘监测方案
海州区卫生和计划生局
2017年6月27日
附件
江苏省水痘监测方案
为提高我省水痘监测敏感性,提升疫情综合防控能力,有效避免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护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经研究,决定参照丙类传染病监测与报告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痘监测与报告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及时发现水痘病例,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二)掌握水痘流行病学特征,确定易感人群,强化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评价水痘防控效果,为制定和实施水痘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疾病概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仅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已知的自然界中的唯一宿主。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人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物品间接传播,在医院内可发生医源性传播。水痘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6个月以下婴幼儿较少见。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易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流行。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0~24天,以14~16天为多见。起病较急,前驱期有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1~2天后出现皮疹;典型水痘的皮疹按躯干-头部-面部-四肢的顺序发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一般经历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等阶段。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可继发细菌感染、肺炎、脑炎、肝炎等并发症。
三、监测病例定义
(一)疑似病例定义: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和疱疹;疱疹位置表浅,椭圆形,直径3~5毫米;疱壁薄易破;可伴有发热、头痛或咽痛等全身症状。
(二)病例分类:
1.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疑似病例定义,且发病前2~3周与水痘病人有接触史或者当地处于水痘高发季节。
2.实验室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定义,并具备以下任一者:
(1)一个月内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
(2)分离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或经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或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原;
(3)双份血清(间隔2~4周)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
(三)水痘暴发疫情: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5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含临床诊断病例)。
(四)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含临床诊断病例)。
四、监测内容
(一)病例报告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水痘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参照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进行报告;发现水痘暴发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水痘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病种分类为其它传染病,疾病编码为“9811”),并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各单位一旦发现水痘暴发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市、区)疾控中心报告。县(市、区)疾控中心核实后应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报告,同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一级疾控中心报告。
(二)监测与调查处置
1.散发疫情
县(市、区)疾控中心应每日登录“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水痘病例进行审核,重点关注发生于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水痘病例,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医疗机构应每旬组织相关科室开展水痘疑似病例主动监测,并做好记录。县(市、区)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参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每旬到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主动监测,定期对医疗机构主动监测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导评估。
2.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于暴发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市、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要迅速核实诊断,开展流行病调查,采集病人的血标本、病原学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积极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在最后一例病例发病21天后,如未出现新病例,可终止监测。
为掌握水痘病毒基因型变化及其动态分布情况,以设区市为单位每年开展水痘病原学标本监测。当确认为水痘暴发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市级疾控中心应采集疫情早期至少5例病例病原学标本开展检测。
3.实验室监测
实验室工作主要由省、设区市两级疾控机构实验室承担,负责开展水痘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及基因定型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疾控机构或医疗机构实验室,可承担相应的检测工作。
4.主要控制措施
(1)隔离传染源:对病人实施隔离治疗,隔离期应截至病人水痘疱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对公共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和湿式打扫。对于发生于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疫情,要指导学校开展医学观察,加强晨检,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发生水痘疫情的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集体单位,鼓励适龄儿童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接种水痘疫苗。
(三)资料管理与保存
县(市、区)疾控中心负责收集、保存辖区水痘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个案调查表。
附表1
水痘病例个案调查表
江苏省____市_____县(市、区)_____乡(镇、街道)_______村(居委会)
传染病报告编码:______________
1.病例基本情况
1.1病人姓名: 1.2病人性别:□男 □女
1.3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1.4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1.5病例户口所在地: 省 县 1.6现住址: 省 县 乡 村
1.7病例就诊医院:□省级 □市级 □县级 □乡级 □村级 □未就诊
1.8职业:□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小学生□中学生□教师□医生□其他
病例报告单位: 1.9病例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2.临床表现
2.1发热 □有,体温 ℃ □无 □不清楚
2.2疱疹 □有 □无 □不清楚
2.3头痛 □有 □无 □不清楚
2.4咽痛 □有 □无 □不清楚
2.5瘙痒 □有 □无 □不清楚
2.6恶心 □有 □无 □不清楚
2.7呕吐 □有 □无 □不清楚
2.8腹痛 □有 □无 □不清楚
2.9肺炎 □有 □无 □不清楚
2.10脑炎 □有 □无 □不清楚
2.11其他继发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检测
3.1病人血标本采集:□是,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否
恢复期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3.2水痘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阴性; 水痘特异性IgG抗体4倍增高:□是 □否
3.3.病人病原学本采集:□是,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否
3.4病人病毒分离结果:□阳性 □阴性
4.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发病前3周内情况)
4.1当地有无同样病例发生 □有 □无
4.2发病前3周与水痘确诊或疑似病例有无接触 □有 □无
4.3如有接触,接触方式 □同住 □陪护 □同校 □同班级 □其他
4.4家庭内有无同样的病人 □有 □无 □不详
4.5如家庭内有同样的病人,填写下表
患者姓名 |
性别 |
年龄 |
与患者关系 |
发病情况 |
|
|
|
|
|
|
|
|
|
|
|
|
|
|
|
4.6是否接种过水痘疫苗:□是,疫苗名称1 ,接种时间1 □否 □不知道
疫苗名称2 ,接种时间2
4.7病人隔离:□是 □否; 如果是,隔离地点 □医院 □在家 □其他:
4.8隔离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隔离结束时间: 年 月 日
4.9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人数: 人,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填写下表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是否患过水痘 |
是否接种过 水痘疫苗 |
与患者关系 |
接触方式 |
接触时间 |
医学观察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疫情性质:□散发 □暴发 □突发
调查者单位: 调查者: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附表2
标本采集与运送要求
一、标本采集
(一)血清标本
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分离血清后将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二)疱疹液
原则上疱疹液标本和血标本采集自同一病例,可同时采集一个病人的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出疹后3天内,用灭菌的针头挑破水泡,然后用灭菌的棉签擦拭破损水泡基部,将拭子直接放入空离心管中。
二、标本的保存和运送
(一)血标本
1.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2~8℃保存,如果7天内不能运送的,应置-2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全血标本不能冻结。
2.标本运送时附带采样记录表
(二)病原学标本
1.疱疹液标本应尽快送达省级实验室。48小时内能送达的,可在2~8℃保存。否则-70℃保存。无-70℃保存条件者,可在-20℃保存,但要在1周内送达。在-7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1个月内送达省级实验室。
2.标本应在2~8℃带冰运输,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
3.标本保存和运送过程应避免日光照射。
送样单位: 送样人: 联系电话: 送样日期: 年 月 日 |
|||||||||||||
收样单位: 收样人: 联系电话: 收样日期: 年 月 日 |
|||||||||||||
标本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现住址 |
发病日期 |
出疹日期 |
水痘疫苗接种史 |
标本种类 |
标本状况 |
标本检测分离 |
|
||
次数 |
最后第一次接种日期 |
采集日期 |
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标本种类:1、临床标本;2、PCR产物;3、病毒分离物;4、序列图谱;5、咽拭子;6、核酸;7、尿液;8、血清;9、脑脊液。 |
附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