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6719-5/2018-00041 | 分 类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海州区卫计局 | 发文日期 | 2018-07-23 |
标 题 | 海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上半年重点工作 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2018) | ||
文 号 | 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今年以来,全区卫生计生工作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这一主题主线,紧扣“健康海州”建设和“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抓项目、强特色、补短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计生资源,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不断筑牢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基础。一、上半年工作情况(一)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再深化行动。努力把医改向纵深推进,实现医疗资源更加合理分配,让群众最大化的享有优质医疗服务。 | ||
时 效 |
海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上半年重点工作 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2018)
今年以来,全区卫生计生工作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这一主题主线,紧扣“健康海州”建设和“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抓项目、强特色、补短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计生资源,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不断筑牢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基础。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再深化行动。努力把医改向纵深推进,实现医疗资源更加合理分配,让群众最大化的享有优质医疗服务。
1.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通过科室共建、联合病房、分院延伸等方式,8家基层医疗机构陆续与市一院、二院、中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其中孔望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与3家市级医院开展合作,剩余4家单位均在洽谈中,“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医疗体系逐步构建。
2.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精心制定《海州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四进”活动实施方案》和《海州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购买服务和签约服务付费标准(2018版)》,改善家庭医生服务,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02个,建设家庭医生工作室6个,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目前已提升至33.2%
3.探索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完成全区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专项整治,成功转型5家,在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全过程中配备现场记录仪器,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取缔非法行医13家。我区确定为全市首家医疗卫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区,已拟定海州区卫生计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将把全区一级民营医疗机构纳入第一轮信用体系建设黑名单、红名单中。
(二)坚持质量第一,全面实施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再提升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化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打造,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1.优化预防接种新服务。目前已完成12家二级门诊建设,覆盖率达70.6%。板浦、新坝三级门诊建设正式启动,取消岗埠农场一般接种单位资质,降为浦南下设接种点,浦南中心卫生院做好通过群众满意的预防接种门诊验收准备。
2.提供妇幼保健新保障。正式启动省级妇幼健康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全市率先试点施行健康宝贝工程,制定《海州区健康宝贝工程实施细则》,建立健康宝贝工程办,在全区进行人员培训,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健康宝贝券5500张,超额完成市卫计委下达序时进度任务,全年预计完成10000例目标人群技术服务任务。投入120万元,全面启动“两癌”筛查工作,已免费筛查适龄妇女5500人。
3.打造健康促进新环境。以健康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强重点公共场所监管,强化病媒生物防制,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建设全覆盖。大力开展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健康促进单位建设工程,持续开展宁海、洪门、中正健康小屋建设,确保覆盖率达100%,区直属医疗机构均建成市民健康学校。
4.营造健康文明新风尚。制定“海州区卫计系统创文工作实施方案”,召开3次创文专项工作推进会,在全系统和全区150余家小酒店、小宾馆制作张贴公益广告1100余块,印制发放创建文明城市禁烟标识30000余份,对全区15家农贸市场开展病媒防制及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工作,整改13家医疗机构排查出的29项问题。
5.推动计生工作新发展。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提升工程,招募志愿者开展个性帮扶活动,不断提升留守儿童关爱力度;确定大庆路小学创建省级健康教育示范单位,省级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区创建完成自查、整改、申报,并力争通过验收。
(三)坚持软硬并举,全面实施基层卫生基础再夯实行动。进一步改善医疗硬件条件,深化医疗服务内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承载能力,实现“15分钟医疗服务圈”扩容提质。截至目前,门急诊343621人次,同比增长13.3%
1.通过医疗机构建设强根基。海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已完成项目立项工作和原海州区人民政府招待所、食堂、卫生局三个老旧建筑物约3300平方米拆除工作。新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工程与多家社会民营资本正在洽谈,等待区政府比选;新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板浦镇中心卫生院、宁海卫生院改造工程完成立项和设计工作;海州、新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省级社区医院完成申报工作,正在进行软硬件打造;中正卫生院、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级中医馆建设完成招投标工作;村卫生室达标工程进展顺利,经与各镇、涉农街道积极协调,16个村卫生室达标建设选址完成,其中9个村卫生室已进入施工阶段。
2.通过特色医疗服务品牌打造促发展。以特色服务带动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经积极争取,确定新浦、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板浦镇中心卫生院创建省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省级示范村卫生室创建指标提升至至少3个,海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创建省级基层特色科室,另创建中医、糖尿病等市级基层特色科室5个。同时鼓励社会办医,引进的美年大健康高端体检项目和上海裕隆高端体检、医检项目均已完工,设备、设施和人员均已到位,因未取得消防许可证,暂未完全发放医疗机构许可证。
3.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提升。今年5月份,投资1000万元,全市首家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全面完工,已启动以全科医生、公卫医师为重点的基层人员三年轮训工作,预计每季度培训人员约150人;完成骨干人才遴选工作,遴选74名基层骨干人才,启动“三百引才”计划,与市高职校签订协议,定向委培村医指标30人,争取到定向委培生指标8人,已完成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第一次公开招聘,招聘卫计人才18人,不断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优化梯队结构。
二、创新性工作
1.在全国率先实施健康宝贝工程。为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今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健康宝贝工程”,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将孕前、产前、分娩和产后整个过程的12项妇幼健康技术服务项目按“6+3+3”模式进行打包,形成兼顾普通人群与高危人群、涵盖出生缺陷三级综合干预措施的系统工程,年内将发放健康宝贝券10000张,预计每年可以为孕妇及儿童节约检查费用640余万元。(费用测算:孕妇每人472元、儿童170元。)
2.建成全市首家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为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养根本性和基础性的硬件保障,服务全区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2018年1月,经争取,我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试点单位,我局结合区情实际,投资1000万元,在海州区养老护理院建设全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建筑面积1700㎡,设置内、外、妇儿、中医、康复等功能分区11个。目前,我局自加压力,该项目已提前半年建设完毕,已启动以全科医生、公卫医师为重点的基层人员三年轮训工作,预计每季度培训人员约150人。
3.打造四大区域性专科中心。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检测设备缺失老化、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充分整合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打造区域性消毒供应、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和临床心电“四大中心”,解决消毒质量难题,运用“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从而实现区域内检查设备和专业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效能和供给能力,努力为群众提供专业、规范、便捷的检查检验等服务,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与市级医院相比,就医群众可节约30%—50%的检测检验费用。目前,区域临床心电中心已建设完毕,预计8月份投入使用。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稳步推动健康海州建设。牵头推进健康海州行动计划,完成医院、小宾馆、小酒店创文工作任务,实现健康小屋公办基层医院全覆盖,打造病媒生物防制标准化小区15个;持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防治策略,牵头做好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前准备,完成新坝、板浦三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浦南中心卫生院通过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验收,实现二级及以上预防接种门诊覆盖率达75%;提升妇女儿童保健能力,实施健康宝贝工程,发放健康宝贝劵不低于1万张,创成省级妇幼健康示范门诊1个,力争创成省级妇幼健康示范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引入社会资本新建新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改扩建海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争取主体竣工,中正、新城建成省级中医馆,创成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省级社区医院2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1个,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改扩建16个,创成省级示范村卫生室不低于2个。
2.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广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模式,剩余4家基层医疗机构与市级医院全部达成紧密型医联合作,推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落实;突出特色服务能力打造,打造省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1个、市级5个;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家庭医生“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年内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0%;加强医养结合项目培育,与知名养老机构合作,探索公建民营,确保年内入住老人不低于150人。探索资源集约化管理,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互补,加快区域消毒供应、心电、病理和临床检验中心建设。加强医疗市场监管力度,卫生行业信用体系黑、红名单制度制定出台,一级民营医疗机构全面纳入信用管理,并探索逐步向门诊部、诊所扩展,进一步营造安全就医环境。
3.统筹规划,引培并重,大力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用好“医联体”平台和大医院优质资源,探索实施全科医生在医联体内部的多点执业制度,推进基层全科医生高级职称超岗位聘用,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匮乏问题;深化医教协同,多方式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依托刚刚建成的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启动三年轮训计划,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组织第二次公开招聘工作,预计招聘专业技术岗位28个,定向委培生8个,定向委培村医30个,逐步优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实行区域内绩效工资总量统筹调配使用,推行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协议工资制。
4.强化管理,协调发展,妥善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以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计生工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广泛开展以评促建活动,确保通过省“十三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中期评估,全面提升计生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全面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打击两非,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下降;逐步完善特殊困难家庭信息档案和个案信息系统,利益导向政策落实率100%。加大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关爱和帮扶力度,深化“连心卡”制度服务内涵,与民政部门加强合作,探索共建健康加油站。组织推进“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提高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