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70015/2024-00007 | 分 类 | / 通知 |
发布机构 | 海州 | 发文日期 | 2024-08-23 |
标 题 | 关于《全面提升海州区基层医疗机构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合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海卫办〔2024〕48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关于《全面提升海州区基层医疗机构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合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相关科室:
现将《全面提升海州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合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海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8月23日
全面提升海州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
管理和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合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更加紧密的医联体合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连云港市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连卫医政〔2023〕2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充分发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促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要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把大医院技术传到基层、把大医院医生引到基层。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着力提升医疗风险防范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让基层群众能就近获得更优质、更可靠的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奔波于上级医院的负担,使基层医疗机构成为居民健康保障的重要基础,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避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上级医院,促进资源的合理分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一部分患者能在基层得到有效诊治,从而减轻上级医院的就诊压力,改善整体医疗秩序;推动基层与上级医院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区域间医疗差距,实现医疗体系的均衡、协调发展。为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全面提升海州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较好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三、合作主体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
连云港市海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卫健委”)
四、合作时间
2024年8月 25日至2029年5月31日
五、具体措施
1.建立合作协调机制
(1)成立合作协调领导小组,落实定期会商制度,研究制定发展计划、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2)明确领导小组和成员分工职责,确保各个环节有专人负责,确保合作顺利推进。
2.人才培养与交流
(1)通过基层专家工作室建设等形式,市一院定期派遣医疗专家到海州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坐诊、带教和指导。
(2)海州区基层医疗机构选派医护人员到市一院进行中长期进修学习。
3.医疗质量管理
(1)根据区卫健委工作需要及安排,市一院协助区卫健委制定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标准和评估体系。
(2)市一院协助海州区卫健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反馈,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持续改进。
4.医疗技术提升
(1)市一院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适宜的新技术、新项目,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2)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科研能力。
(3)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技能操作培训,重点加强新入职的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海州区负责定期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5.远程医疗协作
(1)建立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资料的实时传输和诊断。
(2)构建远程心电监测平台,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心电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准确判读。
(3)完善远程会诊系统,方便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指导,各基层医疗机构对接远程会诊系统。
(4)搭建远程网络,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紧密联系,完善家庭医生体系建设,对居民实现专科、全科闭环式管理模式。
(5)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远程门诊、住院处方审核,保障用药安全。
6.建立联合病房
(1)与基层医疗机构设立联合病房,市一院专家定期参与病房、病案管理和诊疗。
(2)开展联合查房,提升基层病房的诊疗水平。
(3)利用远程技术进行远程查房,实时指导基层医护工作。
(4)市一院与海州区卫健委负责定期对联合病房开展质量进行督导。
7.继续教育学习
(1)市一院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开展各类适宜技术培训和适合基层的继续教育讲座,及时跟进相关医学领域的指南、新进展和实用技术。
(2)邀请各类专家进行远程授课,分享宝贵经验和临床案例。
(3)海州区卫健委负责收集各家基层服务机构的医疗和公卫薄弱环节和需求,汇总归类,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薄弱环节和需求,市一院开展针对性地教学培训。
8.落实双向转诊
(1)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基层医疗机构及时将疑难重症患者上转至市一院。海州区卫健委负责对各社区医生转诊流程掌握程度进行培训和质控,对转诊达标率进行考核。
(2)市一院对康复期等适宜转回基层的患者,及时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并做好交接和后续治疗指导。海州区各基层医疗机构负责接收下转数据并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建立家庭档案,对患者进行随访,利用互联网家庭医生健康干预平台进行智慧管理,海州区卫健委负责对各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智慧化管理率进行评定等级并考核。
(3)完善转诊信息系统,确保转诊信息准确、及时传递。
9.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延伸药房
(1)市一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在基层设置延伸药房,确保基层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药品。海州区卫健委负责调研各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需求清单,归类汇总,市一院根据各家需求情况,配置延伸药房目录。
(2)市一院负责优化药品配送流程,保证药品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海州区卫健委及各家基层医疗机构对药物情况进行协助管理。
10.共建海州区家庭医生互联网医疗
(1)搭建市一院与海州家庭医生的网上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2)家庭医生可通过平台及时向市一院专家咨询疑难问题,获取专业指导。
(3)市一院为家庭医生提供在线培训和业务支持,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
(4)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随访和健康管理,与家庭医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程医疗服务。
(5)建立家庭病房,开展智慧慢病的居家管理。为慢病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建立智能化的居家健康管理系统。市一院各专科制定治疗方案、监测和评估内容、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签约的家庭医生负责定期线上和上门查房,监测并评估病情。
(6)市一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和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平台数据,进行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
11.培育基层特色科室,打造基层品牌
基层医疗机构依托市一院医疗专家,挖掘自身优势,发展基层特色科室,重点加强基层慢病管理、儿科、妇科、康复医学科、外科、口腔科、全科等薄弱领域特色科室建设。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与市一院专科结对,打造1个省级特色科室和1—2个市级特色科室。探索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能聘请市一院退休专家为业务主任,负责技术指导,提升特色科室服务能力。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24年8月30日前):完成实地调研,制定实施方案,与各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2.试运行阶段(2024年8月31日至10月30日):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试运行各项合作业务,查漏补缺、协调互通,完善信息化系统等运用。
3.优化合作阶段(2024年10月31日至12月31日):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优化合作方案。
4.正式合作运行(2025年1月1日开始)。
七、保障措施
1.加强资金保障,争取财政支持和项目资金。
2.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合作成效进行定期考核。
3.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
4.其他未尽事宜,据实双方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