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6731-2/2024-00023 | 分 类 | / |
发布机构 | 海州区人社局 | 发文日期 | 2024-07-25 |
标 题 | 海州区人社局:打造就业创业“新引擎” | ||
文 号 | 无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就业创业 | ||
时 效 |
海州区人社局:打造就业创业“新引擎”
打造就业创业“新引擎”
“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让困难人员“不焦虑”
近年来,海州区把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以乡镇街道为基点,创新服务形式,除江化社区外,还打造完成新海街道星化社区、幸福路街道文化社区、郁洲街道西凤社区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截止5月底,服务站已兜底帮扶全区近200名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等五类困难人员就业。
唯有加大就业帮扶,才能兜牢民生底线。近年来,海州区一直都在通过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多渠道实现就业。走进江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一处展厅里,能看到整齐排列的渔网加工件、一次性抽纸盒等,这些不少都是辖区残疾人做的。而在一处小工作室内,六七位残疾人正在手工制作市面上流行的魔术卡。据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包括低保户、重度残疾等困难人群大约有60人,他们结合实际,打造了这处残疾人之家,截至目前,已为辖区23名残疾人解决就业。残疾人吴磊就是这样一个受益者。“原来我啥都不会,只想拿着残疾证坐公交出去解闷。到了这里后,我做过一次性手套、餐巾纸,社区还帮我解决了社保医保问题,每月还能赚1500多,找到了自信心。”吴磊开心道。据海州区人社区就业处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将进一步加大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力度,落实好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用足用好各类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掌握一技之长,是不断拓宽自我就业渠道的基石。一直以来,海州区都针对困难就业人群,不断强化技能培训,让他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穿戴甲培训是幸南社区带领辖区妇女积极探索就业培训新模式的有益尝试,也是幸福路街道“家门口就业”的试点项目。他们与商户积极对接,依托社区“幸福会客厅”直播平台,采用“培训+就业”的模式,线上线下招募学员,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免费岗前培训等,为辖区“全职妈妈”等无业、失业、低收入群体提供多种就业渠道。截至目前,项目已吸纳周边群众30余人。留守在家的李女士道,“我们很多‘宝妈’出去打工都不方便,有大把的时间闲在家,在带孩子的时候,动动手就可以赚到钱,每天都感觉很充实。”据海州区人社区就业处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将借助各类社会自组织和培训机构,不断夯实就业技能培训。这其中,同样作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新秀,位于海州区的纳福商学院也通过规范化的技能培训,助力海州区困难群众掌握各类就业技能,目前已帮扶十余人实现就业梦想。
脱贫靠的是“授人以渔”,致富靠的是造鱼塘。海州区就依托“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持续搭建发展平台,让困难就业人群在创业中不断挖掘自我价值。文化社区智翼空间是辖区创业者的孵化基地,还为辖区内具有创业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定期举办电商专题培训班,达到培训与创业双赢的效果。江苏财八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是成功孵化的案例之一,并为附近困难群众解决十多个就业岗位。而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海州区正着力打造“创客中心”,并在今年实施“创业扶持政策+精准服务措施”创业服务链条,搭建创业者、创业导师、融资机构等优质资源平台,并将创业活动定期化、定点化,定期举办创业政策研读讲座、创业培训班、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活动,全年组织创业活动不会少于20场。
就业是民生之本。据海州区人社局就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将落实好各类优惠政策,升级海州创业服务团,争取更多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加入,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要素;同时还计划创好“梧桐树”家门口就业服务品牌,新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6个,努力在今年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00人,兜牢社会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