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7180-5/2019-00001 | 分 类 | 民政、扶贫、救灾 / |
发布机构 | 海州区民政局 | 发文日期 | 2019-01-22 |
标 题 | 海州区2018年民政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 | ||
文 号 | 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2018年,海州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强化问题导向、争先意识和担当精神,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办实事,在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上提标准,在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上求实效,在社会事务管理上创实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涌现出了许多新的亮点,全区民政事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 ||
时 效 |
海州区2018年民政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
2018年,海州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强化问题导向、争先意识和担当精神,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办实事,在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上提标准,在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上求实效,在社会事务管理上创实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涌现出了许多新的亮点,全区民政事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2018年工作情况
(一)在托底保障方面: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制度定位,重点解决城乡保障失衡、因病支出型贫困等突出问题,筑牢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大民政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在全市率先实现低保工作网上审批、阳光操作、动态跟踪,完善多部门的救助对象信息比对机制,解决救助对象认定难的问题,确保社会救助不重、不漏。2018年,城乡保障标准分别增长5%、8%,城乡低保差距缩小至60元,重点救助对象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的救助比例高于75%,年度封顶线从5万元增至16万元,创成2个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全区6889名残疾人、235名农村特困供养对象、61名城市特困供养对象、25名孤儿生活得到保障。
(二)在养老服务方面:坚持把优质养老纳入海州民生实事工程之一,重点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创新以公办养老机构为支撑、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居家养老为基础、智慧养老为辅助、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多维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需求。2018年,新建 6家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标准化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居家养老中央厨房配送中心和1个嵌入式养老机构。引入南京三胞集团金康信息服务公司、上海海阳养老服务公司、江苏中佳居民服务公司等社会优质资源,参与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62%,政府为 “六类人群”老人购买了7.4万人次居家养老服务;全区农村敬老院设施水平,服务能力全面达到《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机构(基地)认定条件》,锦屏镇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 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55%。
(三)在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方面:按照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深化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管理等重点改革领域的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完善以三级服务中心为主体,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机构和农村综合服务社为补充的“3+N”城乡社区服务机构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大数据战略行动和智慧城市为统领,在社区治理、民政、社保、治安等领域推行大数据“一站式”办事服务,将政务服务和民生关怀直接链接到群众家门口。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提升居民自治的能力。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村务监督机制,开展社区“微治理”实践活动。通过“普遍应用、总结典型、广泛推广”,着重提升“一委三会”工作法的使用实效,充分保障基层民众的“话语权”,让社区居民真正成为社区主人。深化“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全区社会组织达514家,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有社工师353人。2018年,4个城市社区、3个农村社区创成省级和谐示范社区,打造25家省级示范化社区服务中心,试点推行 “全科社工”模式,建成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40个有影响的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服务。
(四)在专项社会事务方面:始终把殡葬改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及早部署、迅速行动,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以强有力的措施全力以赴加以推进。2018年,制定出台《海州区农村公益性公墓及墓穴集中点管理办法》、《海州区关于开展散葬乱埋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海州区殡葬设施布局规划》,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在全市率先开展“散坟迁移、绿化围挡、镇街级公益性公墓建设”三大攻坚行动。全年平迁散坟5956座,对8个农村公益性公墓、12个墓穴集中点进行了有效围挡。同时,加大巡查力度,在全区范围内严禁新增散坟,对违规出现的新增散坟和土坟硬化,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发现一起,立即予以拆除,共拆除违建墓穴72个、违规建墓平台775㎡,制止老坟硬化6起、私建墓穴18起。在青龙山公墓建成一处2160个格位的骨灰堂、一处3320个穴位的“卧式墓+树葬区”,作为环锦屏山散坟迁移安置点。同时,全面加快镇街级公益性公墓(含骨灰堂)建设,作为镇街散坟迁移安置点,目前,8个镇街级公益性公墓(含骨灰堂)正在大力推进当中;按照5A级标准不断改善软硬件设施,打造“为民 高效”全省一流婚姻登记服务窗口。积极拓展外延服务,通过婚姻文化宣传专栏、“钟爱一生”颁证仪式、婚姻家庭辅导室等形式,为幸福家庭创建“保驾护航”,推进家庭的文明和谐。
(五)在创新争优方面:获得江苏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区荣誉称号;市委书记项雪龙批示肯定“一委三会”工作法;“一委三会”工作法申报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运营;全市首家“嵌入式”养老日托中心在新海街道运营;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全区共有23个乐龄生活馆委托社会组织运营;扎实推进青龙山公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青龙山公墓管理处申报全省民政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启动全科社工工作,新南、新海街道入选市级全科社工试点;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建成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社区微公益创投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社会救助、关爱困境儿童工作。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018年,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受财力和工作基础影响,镇级之间水平参差不齐,社会救助、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平衡不够充分,在全省有影响的特色创新工作不多;二是工作精细化和规范化程度还有待提高,重特大疾病等急难救助的实效有待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还需持续发力;三是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共治还有待加强,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还不够强,基层工作人少事多的矛盾仍然突出。以上的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2019年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海州民政将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和使命,围绕现代民政建设目标,坚持“兜底线、救急难、惠民生”,强化创新驱动,突出供给能力,扩大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法治化、智能化、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努力开创新时代民政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以民生为核心,提升兜底保障水平
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统筹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教育、住房、慈善和临时救助等其他社会救助政策有效衔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统筹协调能力和综合救助水平。建立和完善申请救助家庭收入核对机制,搭建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水平,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590元,提前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加强供养服务机构的改建、扩建和设施改造,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劝返和护送工作,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强化残疾人福利,研究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有效衔接,提升医疗救助效能,推进医疗放助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坚决遏制因病致贫返贫。
(二)坚持以质量为导向,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和城市“三无”老人供养保障制度,保障城乡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城市“三无人员”保障范围扩大到镇区。启动区级养老综合体建设,引进国内知名养老集团,5所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建成6个街道级日托中心,打造2家AAA级养老院。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硬件建设。完善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程,为符合条件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三)坚持以示范为支撑,提升社区建设水平
持续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推动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推广社区“微自治”, 全面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社区服务品牌。大力推动民政领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创新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加快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鼓励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年内建成4个镇街为民服务中心,新建、改建14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成20个标准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新增社区两房14000平方米,95%的城市社区、90%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每个镇街打造2个社会治理服务典型村社。培养50名全科社工。
(四)坚持以标准化为引领,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以省级标准化单位创建为引领深化殡葬改革,理顺殡葬管理机构职责,建立和完善基本殡葬服务制度及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惠民殡葬力度,推进文明办丧、倡导绿色殡葬,在青龙山公墓新增一批壁葬、花坛葬设施,年内节地生态葬比率提高到25%;绿化围挡墓穴集中点42处;依法持续深入开展散葬乱埋治理,年内累计完成60%散坟清理。加快殡葬设施新建速度、续建力度,加大区级殡葬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力度,建成一批镇街级公墓(骨灰堂),确保迁有去处。
(五)坚持以惠民为根本,提升社会事务水平
1. 全面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坚持幼有所育,加快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逐步扩大范围、深化内容、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实现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全覆盖。加大重病和重残儿童救助力度,继续推进“添翼计划”实施。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继续实施“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整合部门职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切实加强儿童福利督导员队伍建设。
2.规范婚姻收养登记服务。继续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婚姻家庭辅导和婚姻登记颁证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国内儿童收养工作标准和评估工作机制。开展涉外婚姻登记服务。推行网上咨询、热线解答、延时服务等贴心方式,确保当日受理,当日办结。完善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所有历史数据的采集、整理、补录工作。
3.加强边界管理和区划地名工作。继续开展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推动平安边界建设、维护边界地区的安定稳定。全面完成地名普查工作,加快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编纂,深化普查成果转化应用。继续推进地名标准化、法制化建设,进一步保护、传承历史地名文化。
2019年,我区将始终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增进民生福祉的责任扛在肩上,努力推动全区民政事业发展实现新提升,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