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6722-4/2020-00001 | 分 类 | / 通知 |
发布机构 | 海州 | 发文日期 | 2020-01-03 |
标 题 |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 ||
文 号 | 海委教发〔2020〕2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培智学校,海州中等专业学校,少年宫:
现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海州区委教育工委 海州区教育局
2020年1月3日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省市区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全面提升全区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省市区教育大会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健全督导机制,激励广大教师争当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确保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和师德师风建设规律,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聚焦重点。围绕重点内容,针对突出问题,强化各单位各部门的领导责任,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引导家庭、社会协同配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继承创新。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全面总结师德师风建设经验,适应新时代变化,加强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
(三)总体目标。建立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呈现新风貌。
二、扎实推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思想铸魂。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使广大教师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到学校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进一步凝聚起师生员工思想共识,使之成为共同价值追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功能。身教重于言教,引导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健全教师志愿服务制度,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重视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的教育引导,增强工作针对性。
(三)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建强教师党支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建好党员教师队伍,引导党员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和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重视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完善学校领导干部联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制度。开展好“三会一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经常开展谈心谈话、组织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联系等,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课堂育德。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避免重教书轻育人倾向。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老带新等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其尽快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生涯全过程,教师培训中要确保每学年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五)典型树德。大力宣传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综合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等手段,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做的局面。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师德宣讲,用真人真事讲好师德故事,诠释师德内涵。
(六)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及《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为重点,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制订教师法治教育计划,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强化纪律建设,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规范体系,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
三、全力确保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实效
(一)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针对性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方面,把师德表现作为推荐、申报、评审的必要条件,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修养。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对师德表现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
(二)监督检查。构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体系,完善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信箱、电话等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上级部门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师德师风问题多发的学校开展专项督导。
(三)违规惩处。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规范,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区,治理师德突出问题。对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各单位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警示教育、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等突出问题的教师,上级部门将依据省教育厅有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坚决从严处理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等行为。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区教育局将追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四)落实责任。要把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要夯实学校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构建领导分工明确、部门责任明晰、任务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要统筹部署,制定方案,完善制度,构建载体,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重点任务的完成。要及时总结师德师风建设的经验和成绩,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做好相关台账资料的搜集整理、信息报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