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671915049/2022-00015 | 分 类 | / 通知 |
发布机构 | 海州 | 发文日期 | 2022-01-13 |
标 题 | 关于印发《花果山街道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其他〔2022〕1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关于印发《花果山街道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机关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落实2021年第1号关于全力建设幸福河湖的省总河长令以及海州区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我街道河湖治理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全街道河湖治理保护水平,切实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助力美丽港城建设,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了《花果山街道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2年1月13日
花果山街道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花果山街道河湖治理保护的新任务、新要求,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建设,助力美丽港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及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扣美丽港城建设目标,立足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加强河湖治理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河湖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让花果山街道全面展现“水碧于天、河湖绕城、清波映村”的美丽景象。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保护优先。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正确处理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不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水灾害防治,兼顾重点和全面、当前和长远、可能和需要,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坚持改革创新。以空间管理为基础,以资源管理为关键,以功能管理为根本,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共同发力,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水平。
(三)总体目标
突出河湖系统治理和生态复苏,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建设与街道建设进程基本相适应的河湖基础设施体系、水资源节约利用体系、水生态治理保护体系和河湖管理服务体系。到2025年,花果山街道河道、水库(塘坝)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到2030年,街道范围内村级以上河道13条和4个水库(塘坝)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街道河湖总体建成“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添活力、为美丽江苏建设增魅力。
二、工作任务
(一)保障河湖防洪安全
进一步增强抵御洪涝灾害能力,继续推进河道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枢纽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流域防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逐步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流域、区域、城市、乡村协同匹配,防洪排涝、应急管理、物资储备系统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堤线布置,优化堤防工程断面设计和结构型式,因地制宜实施防洪堤、海堤和护岸等生态化改造工程。建立健全街道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海、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加强跨区域河道水雨工情信息共享,健全流域联防联控机制,立足全局,洪涝统筹,提升调度管理水平。加强实时雨情水情信息的监测和分析研判,提升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完善水旱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开展水工程调度模拟预演,细化完善河库洪水调度方案和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全力保障河库防洪安全。
(二)强化优质水资源供给
巩固提升“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农村供水保障建设成果。严格控制影响饮用水源地安全的各类项目建设,加强清水通道、饮用水水源、外调水沿线及湖库汇水区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清水通道、尾水专道建设,积极推行引排分开、清污分流和尾水资源化利用。到2030年,生态流量满足度达到90%以上,三生用水需求高质量保障,重要水功能达标率达到95%以上,做到一般干旱年生活、生产用水基本不受影响,特殊干旱年居民饮用水和重点行业用水有保障。
(三)开展宜居水环境建设
科学开展水体清淤,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自然连通和流动性。全面加强我街道河道水环境长效管护,打好水面漂浮物剿灭战,专项整治河道水葫芦、水花生和水浮萍等。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有效减少入河污染。加强街道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四)维护河湖健康水生态
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合理确定生态流量,加强调度管理。大力开展入河入库排污口整治,加强河库底泥清淤处置,进一步减少河库内源污染。开展水库消落区、生态缓冲带建设与保护。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通过人工干预、生物调控、自然恢复等多种措施,修复水生生物栖息地。加大重点水域珍稀物种和重要经济鱼类的增殖放流力度,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做好河库生态保护带、隔离带内生态修复工作,强化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增强水源涵养功能,防治水土流失。
(五)大力弘扬先进水文化
大力挖掘本土特色水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开展水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分析地域特色、风土人情、乡野情趣、治水事迹、治水工程、历史文脉、民风民情和水文化典故,分类做好整理。合理利用展示现存水文化遗产资源,依托水利工程、河湖生态景观资源,建设水情科普宣教、水利风景区、水文化陈展设施和旅游设施,积极推动体现风俗风情的各类涉水活动。把水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经常,在生态驳岸、步道等亲水公共空间广泛布设水文化设施,并与周边城乡风貌、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相协调。
(六)积极发展绿色水产业
全面做好河库空间管理,加强河库管理范围的行业、产业、建设项目、生产活动监管工作。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规定,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淘汰类产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产业结构。推动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见效”。优化调整修复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明晰修复区域产权,引入社会主体投资河湖生态修复和后续产业建设,带动河库周边区域绿色发展。着力彰显河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河长制+富民”“河长制+乡村振兴”“河长制+基层社会治理”等各种形式载体,进一步放大河长治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全面助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
街道、各村(社)河长、街道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政策、完善技术标准、建立考评体系,进一步明确幸福河湖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步骤,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取得实效。按照街道幸福河湖验收赋分细则(试行)开展自查评价、查漏补缺开展各项建设,11月底前街道开展验收评价,初定综合评价得分超过85分(含85分)的,上报区级评定幸福河湖。幸福河湖评价试行动态管理,每三年开展一轮复核。
(二)加大资金保障
街道财政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幸福河湖建设投入机制。在分配年度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时给予倾斜,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三)注重督导激励
把幸福河湖建设纳入高质量考核、河长制考核重要内容,发挥指挥棒作用。加强对幸福河湖建设的指导和检查,定期组织验收评价,提升幸福河湖建设质量。建立奖惩机制,对幸福河湖建设成效明显的,进行奖补;对纳入年度建设任务未完成的,进行通报约谈。
(四)加强宣传引导
把宣传工作与打造幸福河湖建设一同部署,系统谋划。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加强与公众互动,形成广覆盖、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格局;要广泛动员,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营造众志成城打造幸福河湖的良好氛围。
附件:花果山街道幸福河湖验收赋分细则(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