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8809-2/2018-00006 | 分 类 | 综合政务 /决议 |
发布机构 | 海州区板浦镇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18-02-10 |
标 题 | 板浦镇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计划安排 | ||
文 号 | 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板浦镇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计划安排 | ||
时 效 |
板浦镇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计划安排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板浦镇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安排的重点工作,围绕“富民强镇”工作主题,以“三大百日攻坚行动”、创文、“双进双促”大走访为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2017年全镇各项经济指标除外资外均按序时推进,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0月份已完成23.9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4.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达4247万元。通过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攻坚专项行动,重点项目推进有力,招商成果显著。板浦镇15个市区重点项目,目前全部开工建设,其中8个项目竣工投产使用,宝铁内河码头、小猫人儿童内衣、瑞智精密机械等7个项目序时推进;招商引资走出去12次,请进来12次,新增在谈项目12个,新签约项目7个,新增总部经济项目1个。
二是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新增设施农业2000亩、高效渔业300亩,完成土地流转4500亩,新增家庭农场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2家,农业保险参保率达85%,众犇农业新建5万吨粮食储备库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建设春旺有机稻米、连丰核桃、石河盛世豆丹养殖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园区工业扩容升级。投入300万元完成电子信息产业园板浦园区配套水电接入,绿邦改性塑料项目部分生产线项目已正常生产;对辖区落后、污染企业关停及提档升级,东港油脂公司提档升级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商贸物流提质发展。2.08平方公里的板浦镇临港物流园区已完成规划设计;总投资3亿元的宝铁内河码头4个1000吨级泊位码头,年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尤庄柳条编织、石河玫瑰花园、板浦特色美食、洪花堰水蜜桃等产品已推上电商平台,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今年实施修建道路约29.8公里,同时做好新204国道板浦段工程服务保障工作;燕板线永平段、东北路、尤庄中心路、卞庄路、泗河至东辛农场路及“一事一议”村庄道路已完成建设;燕板线周圩段、板新线菜园等改扩建工程正在施工;全长4公里的新奥燃气公司输气管道工程板浦段顺利完工。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菜园康居示范工程三期40套新农居已交付入驻,40套门面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完成尤庄、石河土地复垦工作,浦东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已启动;2017年全镇申报23户危房已全部完成改造;大团垃圾中转站8月份投入运行;全面完成夏秋两季秸秆综禁,秸秆还田率达99%。
四是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及时有效。完善社会保障,发放各类低保、优抚、残疾人补助、尊老、救济金920余万元;通过开展千名机关志愿者爱心帮扶行动共捐助9.6万元,并加强被帮扶人就业服务;完成板浦镇人大代表之家创建,并在7村居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网格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板浦镇社会治安和平安建设综合治理网格、城市管理网格基本架构已全部搭建,有效为辖区平安稳定提供保障。教育医疗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板浦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海州区图书馆板浦分馆创建成功;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板浦分院完成挂牌,东辛村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年前完成板浦镇镜花缘文化广场灯光篮球场,尤庄村、大团村健身路径等体育器材安装。
五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实施精准扶贫工程。通过结对帮扶措施、扶贫项目开发,截至目前1059户2774低收入人口完成脱贫;省级经济薄弱村(尤庄村、大团村)达到新“八有”标准;年末6个省市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18万元目标。实施饮水安全改造工程。投入400万元对浦东水厂进行二期改扩建,已于10月初正式运行,解决了东片区10个村居群众吃水难问题;针对主城区及尤庄、菜园等村实施区域供水方案已进入论证阶段,争取年前实现尤庄等部分村居区域供水。实施镇村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持续开展“263”专项行动和近期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生态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25户23000平方米养殖场拆迁转产;“百日攻坚”期间,村庄“五堆”清理3263个,完成河道、河塘疏浚整治265万方,处理数字化城管平台案卷343条。
六是党建水平不断提升。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圆满完成镇人大、团委和21个村(社区)村委会换届工作。深入开展“双进双促”活动。选派5名部门负责人到企业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水利设施提升、村庄道路改造“三项工程”;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12次,全镇在新闻媒体发表文章110余篇。牢牢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行 “一线工作法”、“AB角”等工作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狠抓“两个责任”落实,运用“四种形态”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学23批次375人次,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刊稿26篇;进行各类谈话27人;立案审查6件,处分党员7人。不断筑强基层组织堡垒。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基层党建工作重点,实施“一委三会”民主治理、“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及“领头雁培育提升”三大行动,充分彰显基层党建的政治功能,为强镇富民增动力添活力。
二、2018年计划安排
2018年,板浦镇将以板浦历史文化资源为底蕴,按照“强镇富民、加快发展、服务民生”为总体目标,围绕“一核四区”总体发展思路,即围绕“镜花缘特色小镇”这一核心,建设都市农业观光区、临港物流园区、新型工贸园区、镜花缘文化产业园区,强势突破区域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把板浦镇建设成为集历史文化、乡村旅游、工贸物流、宜居宜业的美丽古镇。
(一)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推进一二三产转型升级。在推动高效农业发展上,加快水利基础实施建设,推进土地流转,重点围绕区新204国道S型都市农业产业带,串联建设东北淡水养殖基地、乐源家庭农场、善后河堤“十里果缘”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上,坚持靠前服务,培育市场主体,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通过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园板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服务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小猫人儿童内衣、蒂凡尼灯具、瑞智精密仪器、绿邦改性塑料服务协调,鼓励扶持企业扩容创新做大做强。加快板浦工贸区提速发展,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对“土地征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促进兆基集团医疗器械、沈阳赛镝中频治疗仪等一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加大“腾笼换鸟”力度,盘活华丰纺织等闲置资源。扶持振兴传统服装、皮包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更多的居民实现在家就业。在加快提升商贸物流服务业上,坚持“抓大不放小”,持续做好企业跟踪服务,以现有190余家个体工商户为基础,深度挖掘板浦特色美食文化,推动建设汇聚板浦名小吃的美食文化街区;充分发挥新老204国道、疏港航道等交通优势,实施临港物流园区道路、下水道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宝铁内河码头项目为支点,利用宝铁钢材加工中心等“二类”工业项目,撬动商贸物流服务业大发展,把2.08平方公里临港物流园区打造成板浦镇经济发展新引擎、新支柱。
(二)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实施,致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镇奋斗目标。实施区域供水工程,把板浦首号民生痛点难点彻底打掉,争取年前完成主管网铺设;加快私营水厂收购,早日实现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实施道路提升工程,加快构建“三横五纵”,要想富,先修路,推进燕板线周圩段改扩建、“十里果缘”等道路建设,启动“一事一议”村庄道路建设,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畅通。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板浦中学、苏光小学等学校设施建设与发展,板浦教育事业必能光芒再现;抓住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抓手,促进板浦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全力挖掘古镇文化节点,奋力实现千年古镇振兴梦想。历史是根,文化是魂,2000余年的历史孕育了板浦浓厚的文化底蕴。深挖古镇文化资源(镜花缘文化、盐文化、美食文化),做好地域文化特色与自然田园风光深度融合的旅游文章,建设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同步改善的镜花缘特色小镇;加大招引力度,确定盐商会馆、镜花缘文化产业园投资主体。加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做好古镇节点复建,对板浦镇市级文保单位大寺巷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缮,李汝珍纪念馆进行提档升级并完善内部陈旧设施。注重文化传承留住古镇的“魂”,深挖历史古韵,扶持吹糖人、板浦凉粉制作、舞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瞄准市场开发并形成文化产业链,推进板浦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把板浦特有的古色古香文化气息,贯穿于镜花缘小镇建设发展中。
(四)聚力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热情。围绕“突出问题导向、夯实基层基础、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担当作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抓实党员学习教育,持续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把广大干群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上来;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继续深入开展“双进双促”活动。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用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等制度,强化全镇党总支(支部)、“两新”组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实施三套班子、部门正职包片定村制度;加快推进南门社区阵地建设,争取21个村居办公用房全部达到新“八有”标准。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坚持严厉节约,严控“三公经费”,为民务实清廉,为实现振兴千年古镇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